第267章 样本(第1页)

沈卫国以前不觉得,昨天野鸡事件后也觉得是这么回事,连连点头回应这位周研究员。

周明涛说着弯腰抠起一块湖岸边的泥放在鼻尖轻嗅,随即又直起身,目光扫过湖面。

此刻,朝阳恰好洒在湖面游过的鱼群鳞片上,光线折射出波光粼粼的景象。

看上去湖里的鱼生机勃勃地游得欢快,不时还有鱼群跃出水面。

银亮的鱼鳞在阳光下闪得晃眼。

看得几个研究员都愣住了。

周明涛沉声开口,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和钢笔:

“这鱼群密度确实罕见,沈队长你先说说,鱼群开始增多是在什么时候?

那之前有没有异常天气?比如暖冬、暴雨,或者上游有没有什么水流变化?

还有,大队有没有往湖里投放过鱼苗,

或者你们大队对湖里进行过特殊的事吗,比如化肥袋,有没有可能丢进湖里?

这湖里鱼都有些什么种类?”

这一连串问题问得沈卫国直发愣,他仔细回想了半天:

“要说出现的时间,就是开春化冻那会儿吧,那时候湖面刚化冻没几天。

我们的社员准备往湖里撒鱼饲料的时候,就发现湖里的鱼都快满出湖面了。

而且大多是鲫鱼、鲤鱼,草鱼等数量是真多。

异常天气,也没有,天气就是正常的冬天,冷是冷了点,但没出现暖冬的情况。

特殊作业也没有,天寒地冻的,湖面冰也结得厚实,我们就算想干啥也干不了啊。

鱼苗更是没投过,以前想投也没那条件。

至于化肥,我们队里的地都离湖边远,社员们也从不往这边扔东西。”

周明涛一边听一边记录着,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她记录完便没再追问,而是示意跟来的研究员打开采样箱。

所有人员就迅速展开工作。

专家们显然是有备而来,分工明确。

两人负责勘察湖岸线,他们步履缓慢而仔细。

时而蹲下用手指捻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轻嗅,时而拨开茂密的水草。

收集下面的淤泥装在带来的设备里面,准备带回去用仪器观察淤泥的情况。

另一人则拿出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湖面及周边环境。

周明涛和另一位稍年轻的助手则重点关注湖水本身。

他领着人走到一处芦苇丛密集的地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