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淼在车斗角落坐着,倒是比两人冷静得多:“这是咱大队集体的事儿。
    算不上你们说的那样,要算也就是为了大伙儿能一起过上好日子的集体投资。
    咱们是为集体利益着想,最后大家日子都过好了表扬我们还差不多。”
    沈大山转头瞪着沈卫国,又瞅瞅于淼淼,有些不踏实的迟疑道:“真能这么算?”
    于淼淼一本正经地点头:“咋不能?咱大队养的鸡鸭鹅猪,一年下来不也赚不少钱?
    这都是一个理儿,安啦,不用担心这个。”
    她看了那个新设备的介绍后,觉得匿名捐了的那些东西,可能有些事会变得不一样。
    沈大山闻言确实是安下心来:“照这么个思路来想的话,确实是这么个事哈。”
    一路上,反倒是沈大山反过来安慰起沈卫国他们来。
    沈卫国!!!
    他们想的就不是一个问题,虽说刚才说的有底气。
    可要实打实的让人拿出这么多钱来,临近的时候反而有些没底了。
    赶回大队时,晒谷场上早已聚满了人,此刻黑压压站了一片。
    沈卫国也不耽搁,紧锣密鼓地把集体投资食品厂的事儿一五一十说了。
    当讲到需要八十万时,满场人都齐齐倒吸一口凉气,边上草垛上的麻雀都应景的扑棱棱飞了起来。
    大伙儿是想把手里的钱处理掉一些,可也没寻思过要掏得这么彻底,几乎是掏空家底了。
    但转念一想,这么多人都知道他们手里的钱,真捏在手里早晚是个麻烦。
    琢磨来琢磨去,大伙儿还是都点了头,同意按人头凑钱投给食品厂。
    至于那两成半收益的事儿,反倒没几人放在心上,眼下能把烫手的钱送出去才是最要紧的。
    只是他们这会儿万万没想到,这笔钱后来的后来跟滚雪球似的,越变越多。
    上河大队的社员,不论老人小孩,按人头每人都拿出了五百七十五块三毛八。
    知青院的知青们也主动要求加入,好些知青还庆幸之前分到的钱没有乱花,刚好能凑出这么些钱来。
    放在知青院他们也觉得不安全,知青院时不时还要来新人。
    谁知道会不会遇到于淼淼刚来知青院时发现的那情况。
    这几个月,他们都是把钱缝在内裤内衣包包里面,成天都是走哪儿带哪儿。
    于淼淼和付雅跑得最积极,要不是规定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