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岁时织锦》
第一百七十六章:腊月梅香引
戊申年腊月初一,鹤岗的阳光像块被揉皱的棉布,轻轻盖在窗台上。
煜明蹲在天井里给梅树培土,指尖触到冻土下的潮意。妻子林疏梅端着陶罐出来,罐口飘出糯米香:"腌了新的梅酒,等开春泡梅子用。"她鬓角的白发在风里晃,让煜明想起《腊月》里"梅香暗度韵千重"的句子——三十年前,母亲也是这样在腊月腌梅,陶罐底总藏着几颗晒干的桂圆,说是给读书晚归的他留的夜点心。
"爷爷,这是什么花?"孙子阿砚拽着他的棉袄问,小手指着梅枝上的花苞。煜明握住那只肉乎乎的手,轻轻摩挲花苞上的白绒毛:"这是春梅,等下雪时就开了,像天上掉下来的星星。"阿砚歪头想了想,忽然跑回屋里,再出来时手里多了盒蜡笔:"我要画星星花!"
书房传来翻动古籍的声响,煜棠抱着《荆楚岁时记》出来:"爸,您看祭灶要供麦芽糖,咱们今年也试试?"她新烫的卷发垂在书页上,像极了书中插画里的仕女。煜明接过书,目光落在"以糖涂灶口,令其上天言好事"的记载上,忽然看见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掌心的老茧划过他虎口——那是常年握毛笔和麦芽糖棍留下的痕迹。
傍晚蒸年糕时,阿砚举着面团往脸上按,惹得林疏梅笑出眼泪:"小祖宗,这是要学灶王爷长白胡子?"蒸汽模糊了厨房玻璃,却让映在上面的祖孙三人影子愈发清晰:煜明在揉面,林疏梅在摆红枣,阿砚踮脚偷揪面团,像幅会动的《岁时礼韵》插画。煜明忽然想起《贺新春》里"暖日融光映岭松"的句子,此刻的暖光不在岭上,却在这方蒸腾着米香的小厨房里。
夜深人静时,煜明在书桌前铺开宣纸。案头的梅枝斜逸出半朵花苞,月光给它镀上银边,像极了《腊月》里"盼得归鸿寄信浓"的意象。他摸出狼毫笔,笔尖刚蘸到墨汁,忽闻楼下传来轻微的响动——是林疏梅在给阿砚盖被子,顺带把他踢到床尾的小熊玩偶摆回枕边。
第二章:祭灶烟火暖
腊月廿三,灶王菩萨上天的日子。
煜明在厨房摆好供桌,青瓷盘里盛着麦芽糖和糯米糕。阿砚踮脚望着供品,鼻尖几乎碰到糖瓜:"爷爷,灶王爷真的会吃吗?"孩子的眼睛在烛光里发亮,像两颗浸在蜜里的黑葡萄。煜明笑着往他手里塞了块碎糖:"吃不完的会变成星星,挂在灶王爷的马车边。"
林疏梅系着蓝印花布围裙进来,往香炉里添了柱檀香:"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