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西风初叩菊花门(第1页)

《云麓词心录·秋阶拾句》

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风初叩菊花门

戊申年重阳,晨雾未散时,煜明已拄着竹杖立在东篱下。昨夜一场细雨,将三十余株"云麓雪菊"洗得愈发皎洁,花瓣上的露珠凝而不散,像谁在素绢上缀了无数颗水晶。竹篱外的梧桐树下,知夏正踮脚够着一片金黄的落叶,红兜肚上的银铃铛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太姥爷快看!"她举着落叶跑过来,叶片边缘的锯齿在阳光下闪着光,"这是大树爷爷的信!"

煜明接过落叶,见叶脉间隐约有虫蛀的痕迹,竟似一幅天然的山水小品。清如端着青瓷茶盘从月洞门走来,盘中除了茶具,还放着几枚用南瓜皮刻的"吉祥"字样:"阿爹,今晨收了十斤新糯米,够酿三坛菊花酒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煜明望着远处云麓山的轮廓,山腰间的枫树已染成丹色,像哪位仙人打翻了朱砂砚。知夏忽然指着他的白髯笑起来:"太姥爷的胡子像菊花!"

清如忙放下茶盘:"小调皮,快给太姥爷赔礼。"煜明却摆摆手,取过石桌上的狼毫笔,在落叶背面题下两句:"阶前梧叶老,篱下菊花新。"知夏见状,也要学写字,清如便握着她的小手,在另一张落叶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太阳。

"记得母亲往年重阳,总要做菊花糕。"清如望着东篱,语气里带着怀念,"她会把花瓣拌进米粉,蒸好后在糕面上摆成蝴蝶形状。"

煜明望着她鬓角的碎发,忽然想起妻子临终前那碗菊花粥。那时她已病得吃不下东西,却坚持要喝他亲手煮的粥,说菊香里有云麓山的味道。此刻西风掠过竹篱,卷着几片菊花瓣落在清如发间,倒像是母亲从天上寄来的慰藉。

第二章 晒秋场上话丰年

巳时三刻,阳光铺满晒秋场。煜明坐在竹椅上,看知夏在玉米堆里打滚,红兜肚上沾满了金粉。清如蹲在一旁,将晒干的橘皮、桂花收进竹匾,竹匾边缘用炭笔写着"秋藏"二字,正是煜明去年教她的隶书。

"太姥爷,这个像月亮!"知夏举着一枚弯弯的扁豆荚跑过来,荚上的绒毛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煜明接过扁豆荚,荚壳上的纹路竟似一幅天然的《江行图》。他忽然想起祖父的《天工开物》抄本,里面夹着各种植物标本,其中便有一枚泛黄的扁豆荚。"古人说'万物皆诗料',"他摸着知夏的小脑袋,"你看这扁豆荚,像不像李白笔下'小时不识月'的白玉盘?"

清如在旁轻笑:"昨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