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黑龙江边的霜色词痕(第1页)

云麓词心录:第二百三十七章.黑龙江边的霜色词痕

第一章 罗北楼头的风信

九月的风带着江水的潮气,掀开了煜明速写本的扉页。他站在罗北楼的飞檐下,指尖划过纸面上未干的墨痕——那是半阕《西江月》的起笔,"罗北楼头独立,望中江水滔滔",可笔下的浪涛总不如眼前这抹青蓝来得汹涌。

"又在跟文字较劲?"子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相机包带子在肩头晃出一道弧线,"你看这江面,晨光里像铺了层碎银,等会儿逆光拍摄肯定出片。"

煜明回头时,恰好看见好友镜头里折射出的阳光。三年前在仙翁山巅看日出的情景突然浮现:子墨背着三脚架在乱石间奔走,自己蹲在崖边写"刹那光芒万丈",山风把墨汁吹得星星点点。此刻黑龙江的风更带着北地的凛冽,吹得楼角铜铃叮叮作响。

"方才在楼下遇见位老先生,"煜明合上速写本,"他说这楼原是百年前的烽火台,站在这里能望见对岸的山影。"他指着江心隐约的分界线,"就是词里写的'界河分处韵飘飘'吧?"

子墨架起相机调整参数,镜头对准蜿蜒的江湾:"上次你在泰山写《沁园春》,说'天地苍茫画卷描',可眼前这景更难描。水色一会儿蓝,一会儿绿,还夹着金色的光斑..."他突然顿住,朝江堤方向扬了扬下巴,"看,就是那位老先生?"

煜明顺着望去,见石栏边倚着个穿藏青马甲的老者。银发在风里梳得整齐,手里捏着支竹柄放大镜,正细细看着江滩上的鹅卵石。他想起刚才在楼梯间擦肩而过时,老人袖口磨出的毛边,还有那双望江水时亮得惊人的眼睛。

第二章 霜丝与江涛的对答

当他们走近时,老者正将一块赭红色的石头放回布袋。听见脚步声,他转过身,目光在煜明的速写本和子墨的相机上转了圈,忽然笑了:"是来寻景的吧?这江堤的石头,块块都藏着故事呢。"

子墨立刻来了兴致:"老先生见过这里的雪景吗?我听说冬天江面会冻成蓝冰,像水晶宫一样。"

"何止见过,"老人指了指罗北楼的飞檐,"年轻时我在这楼里当过气象员,冬天守着温度计,耳朵贴着窗听冰裂的声音。"他的手指划过石栏上的刻痕,"看这道印子,是五三年特大洪水时留下的,水涨到跟栏杆齐平。"

煜明忽然想起那阕《清平乐》:"秋山翠绕,老者凭栏眺。帽下霜丝风里俏,似与山川同傲。"眼前的老人,可不就是词里的模样?他从背包里拿出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