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总不能让我们跨年听去年的歌吧?(第1页)

很多人可能会混淆一个概念:EP和专辑是一样的东西。

通常,我们说的专辑是音乐人发行的完整音乐作品集合。

一般包含10首以上的歌曲,时长在30分钟以上。

专辑是音乐产业中最传统的发行方式。

而EP,是介于单曲和专辑之间的一种音乐发行形式。

一般包含 3-7 首歌,多数为 4-6 首,总时长通常在 15-30 分钟左右。

EP可以看作是音乐人的“迷你专辑”。

对于刚出道的音乐人来说,EP是低成本试水市场的理想选择。

它可以让音乐人快速积累粉丝,同时测试自己的音乐风格是否受欢迎。

但也不是说,成名的音乐人就不能发EP了。

实际上,随着音乐音乐流媒体的兴起,EP和专辑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一些音乐人开始发行更短的音乐项目,甚至出现了“单曲专辑”这样的新形式。

总之,EP 与专辑的核心区别,从来不是优劣之分,而是功能之别。

就像短篇小说集与长篇小说。

前者以精炼的叙事直击人心,后者以宏大的架构铺展世界。

最终都是为了传递创作者的表达。

对听众而言,理解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不必用 “数量” 衡量音乐价值。

一张 6 首歌的 EP,若每首都是熬出来的诚意,可能比 12 首凑数的专辑更值得反复聆听。

而一张打磨数年的专辑。

若能构建完整的音乐宇宙,比如说概念专辑,其沉浸感也是 EP 难以替代的。

对行业而言,流媒体时代的 “界限模糊” 并不是一件坏事。

它让音乐人摆脱了必须凑满 10 首歌才能发专辑的束缚 。

想快速回应社会情绪?发一首 “单曲专辑” 即可。

想尝试新风格又怕风险?用一张 EP 试水。

想沉淀数年讲一个完整故事?那就打磨一张长篇专辑。

这种灵活度,恰恰让音乐回归了为表达服务的本质,而非被形式绑架。

说到底,无论是 EP 还是专辑,最终能留在听众记忆里的,从来不是包含多少首歌,而是 有没有一首歌,能在某个瞬间,让你觉得‘被懂得’。

……

宋运萍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顿了顿,群里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