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汉斯猫工业巨头几乎是跳了起来,激动地指着屏幕:
“性能更好,材料更扎实,成本只会更高!他们那种坦克底盘改装的怪物,成本怎么可能比我们低!这绝对不可能!”
整个欧洲工业界赖以为傲,并遵循了上百年的铁律,他们的产品是世界顶尖的,但也因此背负着高昂的研发、材料和人工成本。
可现在,东方系列的性能却可以全面超越他们,而成本低到荒谬。
“这不合逻辑!”
一名约翰牛的代表终于崩溃了,他把手里的咖啡杯狠狠砸在地上:
“现在搞得好像我们才是那个技术落后,需要追赶的一方,难道我们居然落后于兔子一个代差了吗!”
……
与此同时,汉斯猫MTU工业集团总部。
负责人施耐德的办公室内。
他没有去布鲁城参加那个他认为毫无意义的会议,他手上拿着的,是那份刚刚传真过来,和会议上一模一样的调查报告。
他的表情远比会议室里的那些同行更加复杂。
因为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办公室一侧,用钥匙打开一个深色的保密文件柜。
从一堆绝密标签的文件中,他抽出了一个牛皮纸袋。
小心翼翼打开,里面是一份关于豹2坦克发动机技术转让的协议复印件。
在购买方负责人那一栏,一个名字被他用红笔圈了出来:余宏。
他颤抖着手,从纸袋里拿出几张蓝图和性能数据表,摊在桌上,与那份传真报告里的数据进行逐一比对。
最大扭矩输出曲线……符合。
燃油经济性区间……符合。
热效率峰值……惊人的一致!
施耐德往后一仰,整个人重重地跌坐在皮椅上。
他喃喃自语:“真的是豹2发动机……”
“这个叫余宏的年轻人,他不仅掌握了豹2发动机的技术,他还完成了我们自己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将其完美低成本化!”
汉斯猫的工程师们当然也研究过将这款昂贵的军用发动机民用的可能,但始终无法在保证核心性能的同时,把成本降低到民用市场可以接受的程度。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材料替换、简化制造工艺、调整供应链等方方面面。
MTU自己的专家组认为,这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持续研究。
可余宏用了多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