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贵族们的怨恨(第1页)

按理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

江明南征北战,除了自己母国秦国没有直接动手消灭外,其余的国家要么是江明的股东,比如赵国和燕国,魏国、韩国也算!

剩下的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江明给打服了,或者是吓怕了。

他们也都知道,带兵作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且成功概率极低!

好好的日子过着,为啥非要反叛呢?

就像吕范这个将军,每个月的俸禄高达800枚金币,旱涝保收,这比他以前的俸禄要得多,而且实惠的多。

以前,他在晋国为将的时候,晋国还经常的拖欠军饷。

似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在江明的治理下,这些诸侯王也好,手下的文武将领也罢,都不该有反叛的心。

但匈奴人一收买,他们马上就“上套”了,这里头的关键因素,还是土地!

表面上看,现在领江明的工资,确实比以前要实惠得多。

而且,想买啥都能买到,也比以前方便得多。

但是土地没了,你的传承性也就没了。

江明将所有的土地收为国有,表面上看......是让整个社会的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再分配。

但实际上,却是对特权阶级的一种严格。

在过去的时候,特权阶级的子弟,凭借自己祖上留下来的土地,哪怕不学无术,哪怕胡吃海塞,只要自己不作死,不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想保住祖业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而且,可以凭借自己夯实的经济基础,继续收买倒霉蛋们卖掉的土地。

这一代人窝囊就窝囊,不求能把祖业拓展得有多厉害,但最起码不至于把祖宗的家业给败光!

但江明将土地全部的收为国有,这就让很多人不爽了!

老子爹只能给儿子留下钱,而这钱还要纳将近40%的税,真正到后人手里的只有一半!

关键的问题是,这是钱,但并不是生产资料。

后代拿着这些钱,只能消费,即使投资做买卖,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经商。

如果后代是草包的话,那只有败光一条路!

传承一代人,就要损失40%,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无所谓,但是对于原来的贵族阶层,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他们想要能够一直属于自己的土地,世世代代的能够传承下去!

不然的话,老子爹有本事,可以领800金币的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