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山双手拍水,“我现在好想找人唠唠,到底余炼铁跟了谁?这就是你说的引人遐思。”
“往往没有答案的谜题最令人着迷,大山,群众的智慧和想象力才是最有创造力的,你把答案给他们,只能说明你在散布谣言。如果你把部分真相和部分猜测,真真假假混一起告诉他们呢?”
“他们会像我一样想找出答案。”
“答案是什么重要么?我刚才说那么多,你记住了谁?”
“余炼铁、潘良酉、潘忠、史莲。”
“你去棉纺厂和日化厂说这些,大家会记住什么?”
“大家,大家会记得潘家人变态。”
万善打了一个响指,“对喽,前面耸人听闻和引人遐思都是铺垫,最后一人叫人人参与,也可以说人人都是大法官。”
“人人都是大法官?”
“当人们对某件事里某个人点评的时候,不自觉就会站在圣人神仙的角度,他们会下意识忽略自己做过的蠢事和龌龊事,他们会用放大镜在人身上找寻缺点,放大再放大,然后揪出错批评辱骂攻击审判。”
万善打湿毛巾放头顶,“有些人还会心虚,他们也曾干过这样的事儿或者有过这样心思,往往这类人骂得最狠,似乎骂得越狠越证明他们不是这样人。自觉不自觉把自己归类为善人好人,与潘家和余家划清界线。”
“大哥,那这里面没余盈啥事儿啊,她不该骂么?”
“三人成众,众口铄金,只要大家开始传播这件事,舆论里总有人思考的角度不同,他们会追根溯源,等到查清楚起因是余盈和潘良酉暗通款曲。其他人会不会觉得被欺骗了?那他们会把这股火发到谁身上?”
张大山一口咬定,“余盈,因为潘良酉早在前面跟余炼铁一起身败名裂了。那你绕这么大弯,图啥?”
“把我摘出去啊,一般人最后得知真相怀疑我吗?”
“不会,前面都是余炼铁和潘家的那些恶心事儿,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是你造谣,你肯定骂余盈不要脸,跟潘良酉搞破鞋。”
“所以我倒着来啊,吸引大家找寻真相,开头就要极具爆炸力和吸引力,才能让大家参与进来。一件事只要超过三个人传播,也就失去目标。”
张大山摇摇头,“那万一大家不去注意余盈呢?”
“她是不是主角不重要,棉纺厂的职工会从余炼铁联系到余盈,身边人发生这么变态的事儿,难道你不想问问么?”
“想!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