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战术交流团:输出“李云龙经验”(第1页)

延安抗大的生活,对李云龙而言,最初的感觉就像被塞进了一个格格不入的模子。

然而,李云龙毕竟是李云龙。

他那股子不服输的倔劲儿,让他没有真的当个学渣。

赵刚成了他最好的“翻译”和“拐杖”。

下课后,赵刚总会把课堂上的核心要点,结合晋西北的实战例子,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听。

渐渐地,那些拗口的理论词汇,在李云龙脑子里开始和具体的战斗场对应起来。

他也能在课堂上,结合某个理论观点,蹦出几句让教员都眼前一亮的实战心得。

李云龙的名字,连同他那次在沙盘推演中干净利落击败苏联教官的战例,在抗大甚至整个延安的军事圈子里都传开了。

这天课后,抗大教育长亲自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

教育长是个儒雅的老革命。

“李云龙同志,赵刚同志,坐。”

教育长笑着示意,“你们在抗大的表现,特别是李云龙同志在战术推演中的突出表现,校领导和首长都很关注。”

“你们带来的那些来自最前线的、鲜活的实战经验,非常宝贵!”

“现在啊,各个根据地的部队都在大发展,新部队多,新干部多,大家都渴望学习打仗的本事。”

“但我们的教员,很多是理论功底扎实,实战经验相对集中在某些方面。”

“上面的意思是,希望你们二位,特别是李云龙同志,能牵头组织一个‘战术经验交流团’!”

“战术经验交流团?”李云龙和赵刚都愣了一下。

“对!”

教育长肯定地点点头,“这个交流团,不讲课本,就讲你们怎么打鬼子!”

“讲你们的特战连是怎么摸哨、怎么抓‘舌头’、怎么搞情报的!”

“讲你们怎么组织火力,怎么利用地形,怎么打伏击、拔据点!”

“还有你们搞根据地建设、搞后勤保障那些办法!”

教育长越说越兴奋:“这些经验,都是从残酷的战斗中总结出来的,带着血、带着汗、带着战士们的智慧!”

“对很多新部队、新干部来说,比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更管用,更能救命,更能打胜仗!”

“你们要把经验,变成我们全军的财富!”

李云龙听得眼睛发亮!

这活儿他爱干啊!

不用憋在窑洞里啃书本,还能把他那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