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矿业学院面向全国煤矿企业招生,对象为二十岁左右,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
鸿影所在的月牙湾煤矿获得了一个招生指标。
每一个矿工都红着眼盯着这个宝贵的名额。谁都明白,一个矿工若能成为大学生,简直就是山鸡变凤凰,一步登天,成为人人望其项背的对象。将来毕业后,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摆在面前,会得到更多锻炼和重用的机会,并以此为台阶,有望当上领导干部,由服从命令的人变成发号施令的人,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为此,符合条件的矿工都争先恐后地报了名。
鸿影在得知了招生的信息后,寂静的心弦同样产生了一丝颤动。他曾经也一度向往着大学的美好生活,能在安静的教室里吸收人类最高深的智慧,能和心灵相通的人交流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出身贫民阶层的命运早已为他选择好了道路。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坦然接受这一切。而如今,紧闭的大门虚开了一条缝,让迷失的一代重新看到了微弱的文明之光。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进步再度有了合流。
鸿影自然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并不是因为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兴奋,只是单纯地想学习,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他一次又一次心潮澎湃地想象那个能遨游于书海的地方。因此,他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表。
与他同一时间递交申请表的还有另一个人,就是柳翩来。
柳翩来最近心情格外地好。前不久他被评为“青年突击手”,代表煤矿到矿务局参加表彰大会。柳翩来一脸春风得意,在会场上左右逢源,俨然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回来后,听闻煤矿有一个招生指标,更是点燃了雄心壮志。他深刻认识到,当一个矿工贴上大学生的标签,相当于背上了前程的助推器。他仿佛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内心被热血激荡着。他开始有所觉悟,重新规划着个人的命运,飞黄腾达的欲望在心里不断膨胀。
虽然报名的人有很多,但真正符合资格的却很少。最终,在经过层层筛选后,只剩下严鸿影和柳翩来两人进入到最后的录取阶段。
至于推荐谁上大学,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一部分人觉得严鸿影性格孤僻,将来毕业后也很难融入集体发挥才干。而柳翩来则显得头脑灵活,办事老练,刚柔并济,善于组织工作,适合摆在更高的位置。另一部分人觉得柳翩来性格过于圆滑,爱卖弄聪明,企图心太明显。相比之下,严鸿影显得为人朴实,做事低调,时时想着工作,处处想着集体,而且更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