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每当帷幕拉开,袅袅婷婷的脚尖旋转都把人们带入梦幻般的极乐境界。
芭蕾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随着意大利贵族与法国宫廷的联姻被传到了法国。1581年在巴黎演出的《王后的喜剧芭蕾》,突破了过去宴会歌舞仅供帝王贵族酒席助兴的地位,第一次把舞蹈、音乐、歌唱和朗诵融为一体,创造了内容连贯的演剧性芭蕾,标志了第一部芭蕾舞剧的诞生。
法国国王喜好舞蹈可以说是法国宫廷的传统。路易十四无疑是当中的佼佼者。他十五岁即参加宫廷芭蕾的演出,扮演太阳神的角色,此后便以太阳神自居。他在位期间,芭蕾得到了特别的重视。为了适应艺术的发展和提高表演的水平,他在卢浮宫内辟出单独的房间,创办了由十三个舞蹈教师组成的皇家舞蹈院。流传至今的许多芭蕾动作的规范和术语,就是那时制定的。1699年,路易十四因身体发胖不再适合公开表演,便授权在巴黎成立歌剧院,允许音乐、戏剧、舞蹈在皇宫以外的地方演出,从而促使芭蕾进入民间剧场。1672年,他又开设了培养专业芭蕾演员的学校,促使芭蕾真正摆脱了仅属于宫廷娱乐的地位。1681年,巴黎歌剧院上演《爱神的凯旋》,全体演员均由非贵族的职业演员担任,意味着贵族舞蹈家对芭蕾的垄断开始结束,作为剧场表演的芭蕾艺术正式诞生。
十八世纪初,芭蕾在法国的影响日益广泛,整个巴黎有二十三座剧场和一千八百所舞蹈学校。但对豪华布景和装饰性动作的片面追求,使芭蕾越发流于空洞浮华,叙事性进一步减弱。一场高扬戏剧旗帜的革新运动呼之欲出,其代表人物就是诺维尔。他对芭蕾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使芭蕾从歌剧中分离出来,成为没有歌唱和台词,完全依靠舞蹈和哑剧来表现情节的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在其理论著作《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中,他说“舞蹈家必须通过姿态和面部表情诉说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静止不动,都必须意味深长,比言语更加娓娓动听”。诺维尔的主张是十八世纪芭蕾革新的主流,《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一书成为了舞蹈文献中的里程碑。
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大陆,催生了十九世纪欧洲艺术运动。这场运动有关情感和个人主义的观念与古典主义时代的理性观念完全背道而驰。浪漫主义那唐吉坷德式的戏剧舞蹈风格是当时最迷人的历史产物。欧洲新一代艺术家们为他们的想象力找到了出口,激情饱满地向人们展示着对回归自然的憧憬、感情的升华以及对超越人类极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