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志同道合(第1页)

在这个以地位和财富作为主流的时代里,文学似乎成了一个民族的表层思想。一夜暴富的弄潮儿们大肆宣扬他们庸俗的享乐主义,压制了中国真正的思想。而代表中国思想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们,又因其心境高远,不屑于与这帮社会渣滓刺耳的喧嚣声一竞高下。为了躲避外界浮躁的吵闹声,他们干脆退隐到象牙塔里不露面了。中国的老百姓也稀里糊涂,随波逐流。让他们思想的话,他们是宁可什么也不想的,因为往深处想会使他们感到疲劳。更难堪的是,愚蠢而怯懦的批评家只知一味地向权威们献媚邀宠,俯首称臣。他们把一切都封杀了。

鸿影以前对这种现象十分痛心,不过现在也习以为常了。他明白自己有多大能耐,民众有多大能耐。只有等待与洪水俱来的污泥退下去之后,才能触摸到中国质地优良的基石。眼下,这块基石已经初露端倪了。由于工作的关系,鸿影每天都要收到许多初学写作的业余作家的来稿。在感情细腻的文笔里,总有几张质朴的脸神秘地显露着。他们那思想开阔的精神境界吸引着鸿影,并与他在心灵上引起共鸣。鸿影先是对他们产生兴趣,继而和他们做无声的交流,最后与他们达成某种默契,息息相通了。

鸿影总是无微不至地呵护这些志同道合的可爱的年轻人,以便在他人身上感受到文学带来的温馨与美妙。他对其中的一个短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说里的某些细节打动了他,他越是往下看,越觉得非常亲切,不由得沉溺其中了。

这是一个真挚和充满悲欢离合的亲情故事。小说在一位母亲和她儿子之间展开。母亲在经历了丧夫之痛后,一个人承担起了抚养孩子的责任。她秉性耿直,宁愿一辈子过艰苦的生活,也不肯委曲求全。她爱她的儿子,把人生的全部幸福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是无限的。在这个灵魂无意识的哲学思想中,有其自我牺牲的伟大的一面。但儿子的心里却有另一番天地。他的内心世界每天都在在变化,在激荡。他有他的做人准则,需要属于自己的理念。有一个时期,儿子和母亲在感情上发生很大的隔阂,两人之间常闹矛盾,彼此都活得很压抑。母亲十分伤心,可是她尊重儿子的选择,毫无怨言地为他献出了一切。单纯的母爱就是具有这样的威力。儿子渐渐地理解母亲,佩服她高尚的品格。在故事最后的对话中,母子二人交换了他们灵魂的秘密,有了真正同心同德的语言。

小说在母子之爱这个老生常谈的命题上,处理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而不落窠臼。鸿影震惊了。作者的名字叫顾衍衡,他从没听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