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笙在沉沉的夜色中开车回到了家。他走进客厅,在一张沙发上坐了下来,一直沉思着。他抬起头,看着对面墙上挂着的那幅《复旦》,羽筝的《复旦》。他紧紧地盯着这幅画,不知过了有多久。他不能行动,也不能思考,而是陷入一种难以描述的情绪里。他从画中感受到了一种压倒性的力量。他的视线窥视着它的存在。柔和的温暖色块四处漂浮,闪亮的流畅线条上下移动。整幅画没有固定的形状,他每眨一次眼睛,都会发现其形状有所改变。他发现自己已深陷其中,迷失在画面上一抹一抹的色块之中。隔了良久,他仿佛清晰地看到羽筝那与他对视的目光。他心中万念俱寂,唯独那善解人意的目光挥之不去。她的影子在他的心房里跃动。
他一动不动地坐着,脸上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色,心脏异样地轻轻跳着,一股冲动的情绪支配着他的思想。现在回想起来是有些奇怪,在他刚认识羽筝时,就发现她身上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她像一扇既没有锁也没有钥匙的门一样,使他产生好奇心。她说话时,笑容清透而坦然,在她身边,总能无拘无束地分享她亲切随和的氛围。她在绘画时,全神贯注地面对自我,冷静地对照内心的恬静与自然的和谐,敞开心扉接受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思想。她热爱生活,感受生命的伟大和存在,但只做观察,并未深究,对于宇宙心怀崇敬之意。她几乎总是令他吃惊。对于她,他不理解的地方还多着呢!她那恬静的眼神,没有让不幸的命运和无穷的磨难所掩盖。这双眼睛像两支散发出柔和光芒的蜡烛,任何狂风都吹不灭。这样的眼睛属于一个乐观的女人,她内心的平静是任何狂风暴雨也无法打乱的。
和羽筝的相遇相识对他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自从妻子去世后,他过着一种难以忍受的独居生活,生命也随之枯萎。夫妻共同生活的屋檐下,如今只剩下他一人孤身只影,这让他倍感辛酸。一切已时过境迁,没法挽救了,无可弥补了。世间空空如也,生活空空如也,一切都是空空如也,剩下的只是一个黑洞,一片虚无。他如同套上了一个死亡的面罩,已不能再自由地呼吸,这才是致命的烦恼。他度日如年,只是机械地干着本分的工作,几乎失去了前行的勇气。他只觉得和他打交道的人丑陋不堪。他看见人们各干各的事,嬉笑怒骂,忙忙碌碌,他真忍受不了。他恨这一切,觉得周围的一切太自私了,简直让他无法忍受。在他眼里,一切都失去了价值,他也失去了仁爱之心,什么人都不爱了。
和羽筝在一起给了他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她随和的天性对周围的人自有其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