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黄芪固表愈自汗(第1页)

第109章 黄芪固表愈自汗

杭城的深秋裹着桂花香,市中医院产科病房里,消毒水味混着新生儿的啼哭,显得格外温馨。苏怀瑾刚查完最后一个产后病房,就被产科王主任叫住:“28床的产妇自汗不止,西医的止汗药不管用,您给看看?”

推开28病房的门,28岁的李敏正靠在床头,脸色苍白如纸,额角的汗珠不断滚落,刚换上的棉质睡衣又湿透了大片。丈夫小陈正拿着毛巾反复擦拭,见苏怀瑾进来,眼神里满是焦急:“医生,她每天要换七八次衣服,吃了退烧药也没用,是不是月子没坐好?”

苏怀瑾搭脉时,触到脉细弱如丝线,再看舌苔淡白薄嫩,典型的气虚不固证。“产后气血大亏,腠理不固,”她轻声解释,“不是内热,是气虚自汗。”话未落,旁边的西医张医生插话:“黄芪性温,产后多虚热,用了会不会上火?”

“黄芪是补气圣药,但量效不同,功效迥异。”苏怀瑾翻开《医学衷中参西录》,“15g补中益气,30g固表止汗,60g利水消肿。李敏产后出血量300ml,BMI正常,30g刚刚好。”她转向小陈,“就像给漏气的气球补气,黄芪能把毛孔的‘漏洞’堵住。”

张医生仍有疑虑:“可文献说黄芪可能升高体温。”苏怀瑾调出2020年《中国中药杂志》论文:“黄芪多糖能调节T细胞平衡,降低IL-6这些促炎因子,反而有抗炎作用。”她指着李敏的血常规报告,“血红蛋白90g/L,黄芪还能促进造血。”

处方笺上,玉屏风散加减清晰列明: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另配维生素D滴剂。“防风能走表,白术健脾,三药合用,就像给身体建了道防风墙。”苏怀瑾特别交代,“黄芪要选内蒙古产的绵黄芪,切片呈菊花心,皂苷含量最高。”

三天后复诊,李敏的睡衣终于不再湿透,能抱着孩子安静哺乳了。检测报告显示,她的IL-6水平从25pg/ml降至12pg/ml,CD4+T细胞比例恢复正常。张医生看着数据惊叹:“没想到黄芪调节免疫的作用这么直接。”

考虑到产妇哺乳不便,苏怀瑾联系制剂室将黄芪制成免煎颗粒。她亲自盯着HPLC检测仪,看着黄芪甲苷峰达到0.8%:“80℃热水冲服,才能溶出最多多糖,这和古人煎煮黄芪取汁的道理一样。”

傍晚查房时,李敏摸着孩子的小脸笑了:“现在终于有力气抱宝宝了。”苏怀瑾整理病历,想起祖父教她辨认黄芪时说的话:“黄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