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八章 张氏进京 两边偶遇(第1页)

1913年春,张作霖在东北虽然名气鹊起,但还仅限于辽西一地。

在杨猛看来,其距离后世熟知的东北王,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连自称东北侯,都显得有些勉勉强强。

当然,张作霖虽然还没真正成气候,但作为陆军第27师师长,第27师兵员有8000多人,其中包括两个步兵旅、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

这点兵力,别说跟北洋六镇之一相比,即便是跟沪军比起来,都显得有些不值一提。

不过,这八千多百战老卒,却是张作霖在关外的攻伐与相互吞并中,一点点攒出来的家底。

至于北洋六镇,虽然装备精良,实力强大,但袁世凯受日俄威慑,不敢向关外派出一兵一卒,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张作霖是土匪起家,行事虽然匪气十足,但在辽西军民的心里,却是属于那种拿了钱必定办事的奢遮人物。

所以,哪怕张作霖一直夹在小鬼子和老毛子之间,但他手下的队伍在关外,从按月收取保护费,转为吃相更好看些的‘护境安民’,其实总共耗费的时间尚不足一年。

这也让张作霖从一个土匪武装,快速成长并蜕变为了地方军阀。

让其他势力想不到的是,随着张作霖的地盘越来越大,他对所保护的城镇和农村也开始了真正的人治,加上手头的兵力越来越多,反而又成了他左右逢源的资本。

这种快速的蜕变,首先是源自于张作霖自身的枭雄本性,却也少不了心腹郝恩光的牵线搭桥。

郝恩光,杨猛的嫡亲师兄,在东北已度过了第七个年头,从张作霖的贴身保镖、武术教官,渐渐的成长为亲卫团长……

在袁世凯的心里,似张作霖这种土匪发家的兵头,不过是藓芥之患,反手之间便可轻易覆灭之。

然而,随着中情局这几年不断加大投入,向关外连续派遣出精锐特工,除了收集着东北的情报与山川地貌,也会通过情报共享和策略分析,作为支援张作霖在关外乱世的崛起,使得他在日俄之间反复的横跳中,非但没有受到扼杀,反而不断壮大起来。

只是当这种强大,达到正规师级别的力量后,终于触碰到了袁世凯的警戒线……

于是,随着五国银行贷款到位,北洋经历换装变得更强大后,袁世凯便不再满足于对东北的冷眼旁观,开始试图通过控制张作霖,从小鬼子和老毛子手里攫取更多利益。

就像当初的清廷一样,在自己的国土上面,竟然还要保持军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