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九章 壕沟围城 求贤若渴(第1页)

1913年4月29日。

上海,闸北郊区。

前些天的战场,如今仍是一片焦土,然而就在这片焦土上,四处都是人头。

当然,这些并非是被斩落的人头。

遍布整片焦土的一道道壕沟,深度刚好到成年的肩头,而在壕沟中的人们,一旦挖累了站起来,从远处看,就好像是一颗颗人头在不停漂移……

好在上海人也知道郊区刚刚经历过大战,鲜少有人来此,而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工地。

与上海市区里普天同庆的氛围不同,郊区的紧张忙碌,与北京的的压抑倒有些相得益彰。

闸北一战,虽然大获全胜,打出了沪军的气势,但也同样引起了北洋军对上海的忌惮,如今已从水陆两边封锁,严查一切从北方来上海的商队和船队……

这让青衣心里的压力也颇大,虽然赤潮军在闸北之战的表现,还在沪军之上,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赤潮军的指挥官,是由青衣和王亚樵兼任,比起那些从中低阶军官升上来的指挥官们,她俩在战略眼光上颇有心得,但从战场的指挥和战术变化上,却是一言难尽。

可以说,整场战争虽然胜利,但在指挥上都是被动变化,特别是关于军团指挥方面,就连沪军的军长,也不过是二把刀而已。

以杨猛对袁世凯的了解,在离开上海之前,便再三的叮嘱过青衣,无论此战胜负,无论战火是否停息,都万万不能麻痹大意,一旦获得喘息之机,就要利用好这难得的时间差,继续壮大沪军和赤潮军。

所以,上海虽然表面一团和气,但在郊区等地,沪军第二军与青年先锋军已经入驻,监督着大量的劳工和志愿者,继续挖掘大量的壕沟,安插铁丝网,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再次爆发的战争……

经过猛撒金币,青衣雇佣了大量劳工,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几乎是白黑不停的轮番工作,终于将上海外围的防御工事,得以显着的提升与扩大。

如果说之前是固若金汤。

那么经过连日扩建和加深的壕沟区,就已经变成了天罗地网,好似围绕着上海华区的巨大蛛网,将其全面的保护在里面,其覆盖规模之大,壕沟之深广,令所有去秘密参观的高层们都叹为观止。

更重要的是,德械师的全军覆没,不仅打出了南方派的士气与信心,更让他们从这一战中,缴获了大量的新式德械装备和海量的补给,使得原本还左支右拙的扩军工作,变得简单而又顺畅起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