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纳鞋底累了,到院子溜达一圈,看了后院的鸡,又到前院看三个孙子孙女,见他们都在认真看书,脸上笑容加深。
转头回屋,从柜子里拿了一包白糖,用三个手指捻了一点放进杯子里,冲了一碗不算甜的糖水倒了三杯,给三个孩子送到屋里。
回屋路上,老太太满心期盼着,家里若是能供出个高中生,以后再找个好工作,一大家子人心往一处使,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大学生老太太不是没想过,可是考大学实在太难了,老太太纵使没读过书,也知道大学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上的,家里三个孩子读书,就他们的情况来看,云舟春生有望搏一搏高中,云甜的话,初中应该差不多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只要读了初中,机会总是会多一些的。
没见着那些大厂招的都是读书人么。
只要过了三年饥荒,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国家人口这么多,需求也多,不说大城市的厂子,就是镇上的厂子也是缺人的,这些工作岗位可都是铁饭碗。
春生和孕周还不知道读不读高中,不过就算要读,老太太也没准备让他们饥荒时期去读书,担心孩子出什么事。
倒是云甜,读完高小高低也算是知识分子了,进厂的几率比旁人大得多,再使点钱,总能给她找一个安稳工作,工作几年,自己攒些钱,以后再找个一样端铁饭碗的男人。
有能力呢,就拉拔拉拔家里,实在不成,把自己日子过好就足够了。
老太太诸多想法,都没有跟家里人说过,现在说这些太早了。
回屋后,老太太继续纳鞋底,脸上带着自己都不知道的笑容。
中午,老太太带着孙子孙女去大食堂吃饭。
自从公社上决定按人定量后,再没有憨吃傻涨的人了,像老太太和李云舟这一类老人孩子的,每人一碗红薯稀饭,一个玉米碎做的窝窝头。
吃不饱也不至于太饿。
李显富这一类壮劳力,每顿两碗红薯稀饭,两个窝头。
妇女们则是一碗红薯稀饭,两个窝头。
李云舟端着稀饭小口小口喝着,至于需要伸长脖子才能下咽的窝头,则被李云舟用手帕包起来,准备回家分给李云甜和李春生吃。
这两人和老太太都是把窝头掰碎泡在稀饭里,而红薯稀饭,只有两块大块的红薯,米粒少得可怜。
老太太注意到李云舟揣窝头的动作,只是看了一眼,没说什么。
吃完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