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暮春时节,京都西市的书铺门前都是柳絮,掌柜老秦正蹲在台阶上,对着一堆新到的纸张发愁。
这些纸比寻常书册用的略微糙一点,却印着黑字,装订成薄薄一册,封面上写着三个楷字——《生民镜》,笔锋凌厉带着几分风骨。
“苏大人派来的人说,这报纸三十文一册?”老秦捏着一册翻了一下,里面竟然是写故事和议论,不是经史子集,也不是诗词歌赋。
“这个几个,比印的最糙的话本便宜一半,真的能卖的动吗?”
这种新式的东西,往日里经济上行期倒是可以卖得动,可如今百姓们要应对苛捐杂税,哪有闲钱出来买这乐子?连话本都有些卖不动了。
派来送报纸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叫云河,是云川手底下的人。
云河蹲下来帮他在室内码着这些报纸,声音压得很低,“掌柜的你放心卖,大人说了,不求赚银钱,只求能让更多人瞧见,您要是能往周边州县的书铺捎带,分成还能更多些。”
这些书铺都是汇通天下一手扶持的,各个地方有新话本或者传印古籍会同时上线所有汇通天下扶持的书铺,老秦自然是知道汇通天下的能力的。
左右不要本钱,卖不出去也只是没有分成而已,老秦干了!
将信将疑地把《生民镜》放在铺子上最显眼的地方,头几日无人问津,这东西既不是科举用书,又不是时兴话本,偶尔有几个书生翻起来看,见是“新东西”,犹豫着买了几册。
可到了第七日,书铺门槛居然被踏破了。
“《生民镜》还有吗?就是写《青云误》的那一册!”
《青云误》是《生民镜》上面连载的一篇故事,说得是江南书生柳青云天赋异禀,十岁能诗,十六岁考上进士,却因为没有钱打点,被主考官压下来名词,最后困在京都客栈,病死之前手上还有这没写完的策论。
故事写得平实,但是字字戳心,尤其是那一句“寒门纵有经纶手,难汇青云半尺天”,不知道让多少寒门书生红了眼眶,产生共鸣。
最后很小的一行字标注着,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如有雷同,请立即反馈。
下面还留着地址,是慈安院的据点,专门用来管理版权问题。
“有的兄弟有的,小兄弟我马上拿。”
架子上的《生民镜》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售罄了,这个神情痴狂的书生打包走了书铺里剩下的三十几份报纸,就去了国子监方向了。
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