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三十年后的自己)
见字如面啊,老伙计。
今天整理旧物时翻到这个笔记本,纸页都发脆了,你当年这笔字可真够潦草的,跟鸡爪刨过似的。不过再看这开头第一句“从今天起做个虚伪的人”,倒突然想跟你说几句——不是教训,是想让你回头看看,当年那个攥着这句话较劲的自己,后来到底活成了什么样。
你还记得吗?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你才多大?二十出头吧,刚从学校那套非黑即白的逻辑里钻出来,碰了一鼻子灰。那会儿你总觉得“说实话”是天大的美德,跟人合租时指着室友攒了半个月的外卖盒说“你这样会招蟑螂”,结果人家第二天就搬走了;在公司会上跟领导说“这个方案漏洞太多,执行起来肯定砸锅”,转头就被调去了边缘部门;就连过年回家,对着七大姑八大姨那句“你都这岁数了还不结婚,是不是眼光太高”,你也梗着脖子回“结婚又不是任务,过得不好还不如单着”,搞得一桌子菜都凉了没人动筷子。
后来有天晚上你在出租屋里喝闷酒,对着镜子里那个满脸倔强的自己发呆,突然就冒出了那句“老说实话得罪人”。你说“每个人都喜欢虚伪的事情”,其实那会儿你哪懂什么叫虚伪啊,你只是被“真诚”这两个字烫得太疼了,想找个壳子钻进去。
现在想想,你当年最拧巴的地方,是把“不说实话”和“做坏人”画了等号。你总念叨“做坏人要变坏,做好人要比坏人还要坏”,其实你根本没搞明白,这里的“坏”哪是真让你坑蒙拐骗啊。就像你三十五岁那年,部门新来的小姑娘把报表做错了,差点耽误了项目上线。你那会儿要是还像年轻时那样冲上去就说“你怎么这么不细心,这点事都做不好”,估计那姑娘第二天就得递交辞职信。可你那天没这么说,你拿着报表跟她坐下来,指着错误的地方说“这里的数据格式是不是跟你之前学的不一样?我刚入职时也总在这栽跟头,后来发现把公式设成自动校验会好很多”,末了还加了句“你这表格做得比我当年规整多了,就是细节上再留意点,绝对没问题”。
你看,这就是你后来慢慢学会的“坏”——不是顺着错误说瞎话,是把批评裹在体谅里。你当年总觉得“说假话就是骗人”,可后来才发现,有些话绕个弯子说,不是为了骗谁,是为了给对方留个台阶。就像你四十岁那年,你妈被社区里的人忽悠着买了一万多块的保健品,你火急火燎地冲回家,本来想劈头盖脸说“你怎么这么好骗,这些都是骗人的”,可一进门看见她小心翼翼把保健品往柜子里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