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康三年三月十五,黄道吉日。
芜江堰水利工程迎来了最重要的时刻——全线试通水。
堰顶上,宁元昭、陈意安、陆光垣及所有主要官员肃然而立,下游的干渠、支渠旁,站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
赵老三带着孙子早早就在自家地头等着,手里还攥着一把准备好的稻种。
“吉时已到——”礼官高声唱道。
宁元昭深吸一口气,沉声下令:“开启全部闸门!”
命令通过旗语层层传递。
先是离山湖的出水闸缓缓提起,湖水奔涌而出,接着各干渠分水闸依次开启,最后是支渠的闸口全部打开。
水流顺着各级渠道奔腾向前,主干渠里水势汹涌,支渠中水流潺潺,到了最细的毛渠,清水就像温柔的指尖,轻轻抚过每一寸等待滋润的土地。
“水来了!水来了!”百姓们的欢呼声在田野间此起彼伏。
赵老三颤抖着把手伸进流到田头的渠水里,老泪纵横:“甜水,真的是甜水啊!”
他的小孙子兴奋地跳着:“爷爷,快撒稻种!快撒稻种!”
试通水成功后,工程司大堂内,宁元昭正与陈意安审定最后的《芜江堰水利管护章程》。
“每条都要写得明白易懂,” 宁元昭嘱咐道,“要让以后的闸夫、百姓都能看懂,切记。”
陈意安逐条念道:“一、设立芜江堰水利司,设提举一员,闸夫二十人,专司水利事务。二、实行轮灌制,将灌区划分为十二畿,每畿灌溉五日……”
“等等,”宁元昭打断道,“要加上‘若遇天旱,可视情况调整’,要给后人留些权变的余地。”
“贤弟考虑得周全。”陈意安提笔添上。
这时,顾云带着十个精干的年轻人走进来:“大人,这是选出来的第一批闸夫,都是跟着工程干了多年的好手。”
宁元昭满意地打量着这些面孔:“好,好。从明天起,你找人把看家的本事都传给他们,怎么判断水位,怎么调节闸门,怎么清淤维护,一样都不能藏私。”
一个年轻闸夫好奇地问:“大人,这闸门开启还有什么讲究吗?”
“讲究大着呢!”顾云接过话头,“开闸要慢,让水流平稳过渡;关闸要快,防止下游突然断水。雨季水位到哪里要开溢洪道,旱季水位到哪里要限制用水,这些都是学问!”
夏至这天,工程移交大典在离山脚下举行。
朝廷特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