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崔林传(第1页)

崔林,字德儒,是清河郡东武城人。他小时候大器晚成,宗族里的人大多不了解他,只有他的堂兄崔琰非常看重他。曹操平定冀州后,任命崔林为邬县县令。崔林家境贫寒,没有车马,他步行去上任。曹操征讨壶关时,询问哪位地方官的政绩最好,当时并州刺史张陟推荐了崔林。于是,曹操提拔崔林为冀州主簿,后来又调任别驾、丞相掾属。魏国建立后,崔林逐渐升任御史中丞。

曹丕即位后,任命崔林为尚书,后来又外放为幽州刺史。当时,北中郎将吴质统领河北的军事事务。涿郡太守王雄对崔林的别驾说:“吴中郎将深受皇上信任,是国家的贵臣。他手持符节,统领事务,州郡官员无不奉上书信表示敬意,但崔使君却从不与他联系。如果吴中郎将以边塞不安定为由要斩你,崔使君能保护你吗?”别驾把这话告诉了崔林。崔林说:“刺史把离开这个州看得很轻,就像脱掉鞋子一样,怎么会连累你呢?这个州与胡虏接壤,应该以静制动,如果去打扰他们,就会激起他们的反叛之心,给国家带来北方的忧患,这就是我的考虑。”

崔林在任期间,盗贼逐渐平息。据《王氏谱》记载,王雄,字元伯,是太保王祥的同族。魏名臣奏载,安定太守孟达曾推荐王雄说:“我听说明君以求贤为业,忠臣以进善为效,所以《易经》说‘拔茅连茹’,传曰‘举尔所知’。我不自量力,私下仰慕这个道理。我过去因为人手不足,勉强充任部门职务。当时涿郡太守王雄担任西部从事,与我是同僚。王雄天性善良坚定,果断且有谋略。他在三个县任职,政绩显着,百姓安居乐业。后来担任近职,宣扬威恩,怀柔有术,清廉谨慎地执法。我过去出使,经过王雄的郡。他自己说特别受到陛下的提拔之恩,常常激励自己,精心为国效力。

他言辞激昂,情感真挚。我虽然愚昧,不能辨别真伪,但认为王雄文武双全,忠烈的本性超越了同辈。如今涿郡有三千户,孤寡家庭占了一半,北边有守军的防御,实在不足以施展王雄的才能,发挥他的勤奋才干。我深受恩惠,无以报国,忍不住向陛下陈述我的浅见,冒昧地向陛下报告。”诏书说:“过去萧何推荐韩信,邓禹推荐吴汉,只有贤者才能了解贤者。王雄有胆识、智慧、技能,文武双全,我早就知道。现在就让他参加散骑的选拔,让他先在我门下了解方向,然后重用他。我希望天下的士人都能先经历散骑,然后再出任州郡长官,这是我本来的想法。”后来,王雄担任了幽州刺史。他的儿子王浑担任了凉州刺史。他的次子王乂担任了平北将军。司徒安丰侯王戎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