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质,字文德,是楚国寿春人。他年轻时就和蒋济、朱绩一起在江、淮地区出了名,都在州郡做官。蒋济当了别驾后,被派去见曹操。曹操问蒋济:“胡通达是个通情达理的长者,他有后代吗?”蒋济回答说:“他有个儿子叫胡质,虽然在谋略上比不上他父亲,但在处理事务上比他父亲更出色。”(按《胡氏谱》记载:胡通达名叫胡敏,因品行方正被征召。)曹操听了,立刻召见胡质,任命他为顿丘县令。
顿丘县有个叫郭政的人,和他堂妹有染,还杀了他堂妹的丈夫程他。郡里的官员冯谅被关进监狱,作为证人。郭政和他堂妹都经受住了拷打,拒不承认罪行。冯谅受不了拷打的痛苦,就自己承认了罪行,但这样一来,真正的罪犯却逍遥法外。胡质到任后,仔细观察了他们的表情和行为,详细调查了事情的经过,最终让真凶承认了罪行。
后来,胡质进入丞相府担任东曹议令史,又被州里任命为治中。当时,将军张辽和护军武周之间有矛盾。张辽向刺史温恢请求让胡质来调解,但胡质以生病为由拒绝了。张辽出来对胡质说:“我对你推心置腹,你怎么能这样辜负我呢?”
胡质回答说:“古人交朋友,看重对方不贪心、不胆小、不听信流言蜚语,这样才能长久。武周是个有修养的人,以前将军你对他赞不绝口,现在却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和他产生嫌隙。何况我的能力有限,怎么能保证和他一直友好下去呢?所以我不愿意去调解。”张辽听了胡质这番话,深受感动,于是又和武周和好了。
(这里引用了《虞预晋书》的记载:武周,字伯南,是沛国竹邑人。他的官位升到了光禄大夫。他的儿子武陔,字元夏,和他的两个弟弟武韶、武茂,从小就被乡亲们称赞,都有很高的声望。即使是他们的长辈,也很难分出他们谁更优秀。当时,同郡有个叫刘公荣的人,以善于识人而闻名。武周请他来,说:“你有识人的本事,我想让我的三个儿子见见你,你给他们评评高下,就像当年郭泰、许劭评价人物一样,怎么样?”刘公荣就去见了武陔兄弟,和他们交谈,观察他们的举止。出来后,他对武周说:“你的三个儿子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元夏的器量最大,有辅佐国家的才能,如果努力做官,可以做到亚公的地位。叔夏、季夏也不比常伯、纳言差。”武陔年轻时就出来做官,在朝廷内外都担任过职务。泰始初年,他当上了吏部尚书,后来又升为左仆射、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最后死在任上。武陔因为在魏国时已经是大臣,本来就不是辅佐晋朝建立的功臣,他很谦逊,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