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人有王的历史由来已久。自汉朝开发益州、设置武都郡后,氐人被排挤,分散到山谷之间,有的在福禄,有的在汧、陇左右。氐人并非单一族群,自称是盘瓠的后代,有青氐、白氐、蚺氐等分支,这是因他们的服色而得名。他们自称为 “盍稚”,各有王侯,多受中原王朝封拜。
建安年间,兴国氐王阿贵、白项氐王千万各有部落万余户。建安十六年,他们跟随马超作乱。马超战败后,阿贵被夏侯渊攻灭,千万率部西南入蜀,其余部落无法离开,全部投降。朝廷将氐人前后两端的部落迁徙到扶风、美阳,即如今安夷、抚夷二部护军所管辖的地方。那些原本安分守己的氐人,被留在天水、南安界,由如今的广魏郡管辖。
氐人风俗独特,语言与羌、胡不同,各自有姓,类似中原姓氏。他们衣着喜好青、绛色,能织布,擅长农耕,饲养猪、牛、马、驴、骡。妇女出嫁时穿 “衽露”,边缘装饰类似羌人,衽露的样式类似中原的袍,都编发。由于与中原人杂居,很多人懂汉语,但回到本部落就说氐语,嫁娶风俗类似羌人,这就是过去所说的在街、冀、豲道的西戎。如今氐人虽由郡国统一管辖,但各村落中仍有王侯存在,武都地阴平街左右,也有万余落氐人。
赀虏本是匈奴人,匈奴称奴婢为 “赀”。建武年间匈奴衰落,奴婢们逃亡,藏匿在金城、武威、酒泉北的黑水、西河东西一带,畜牧逐水草,时常劫掠凉州,部落逐渐增多,有数万人,与东部鲜卑不同。他们族群混杂,有大胡、丁令,也有羌人杂处,因为原本就是逃亡的奴婢。汉魏之际,其首领有檀柘,檀柘死后,其支系首领南近在广魏、令居界,有秃瑰多次反叛,被凉州刺史诛杀。如今有劭提,有时投降,有时遁去,常为西州道路之患。
敦煌西域的南山中,从婼羌西至葱岭数千里,有月氏余种葱茈羌、白马、黄牛羌,各有酋豪,北与西域诸国相接,不知地域广狭。传闻黄牛羌各有种类,怀孕六月就生产,南与白马羌相邻。
西域诸国,汉初开辟道路时有三十六国,后分为五十余国。建武以来,相互吞灭,如今有二十道。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以前有二道,如今有三道:
南道:从玉门关西出,经婼羌转西,越葱岭,经县度,入大月氏。
中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
新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避开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