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诸葛亮传(一)(第1页)

诸葛亮,字孔明,老家在琅邪阳都,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父亲叫诸葛珪,字君贡,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做过泰山郡丞。可惜诸葛亮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成了没爹的孩子。后来,他的叔叔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叔叔就带着诸葛亮和他弟弟诸葛均一起去豫章上任。

谁能想到,朝廷又重新选派朱皓来接替诸葛玄做豫章太守。好在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是老相识,没办法,只能去荆州投靠刘表。关于诸葛玄的经历,《献帝春秋》还有另一种说法:最开始,豫章太守周术病死,刘表就向朝廷推荐诸葛玄做豫章太守,在南昌办公。朝廷听说周术死了,就派朱皓来代替诸葛玄。朱皓从扬州刺史刘繇那儿借了些兵马,去攻打诸葛玄。诸葛玄没办法,只能退守西城,朱皓顺利进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的百姓造反,把诸葛玄杀了,还把他的脑袋送给了刘繇。这和正史里的记载不太一样。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就靠着在田里种地为生。他平时没事的时候,特别喜欢吟诵《梁父吟》。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的家在南阳郡邓县,就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地方,那个地方叫隆中。诸葛亮身高八尺,身材高大挺拔,他常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觉得自己有他们那样的才能和志向。可当时的人,都觉得他在吹牛,根本不相信他。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字元直)和他关系特别好,觉得他确实有这个本事。

按《崔氏谱》的说法,崔州平是太尉崔烈的儿子,崔均的弟弟。《魏略》里还提到,诸葛亮在荆州的时候,在建安初年,和颍川的石广元、徐元直,还有汝南的孟公威等人一起求学。石广元、徐元直和孟公威这三个人学习特别认真,追求把每一个知识都学透;可诸葛亮不一样,他看书喜欢从整体上把握重点,了解大概的思路。每天早晚,大家闲下来的时候,诸葛亮常常抱着膝盖,一边长啸,一边对这三个人说:“你们三个以后做官,差不多能做到刺史或者郡守。” 三个人好奇地问诸葛亮,那你以后能做到什么职位呢?诸葛亮只是笑着,也不回答。后来,孟公威想家了,打算回北方。诸葛亮就劝他说:“中原地区人才济济,想要闯荡一番,何必非得回老家呢!” 不过我(裴松之)觉得,《魏略》里说的这些话,如果说是诸葛亮为孟公威考虑,那还说得过去;但要是说这也是诸葛亮对自己的打算,那就没真正明白他的心思。老子说过,能了解别人的人叫有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叫明白人,但凡那些贤能通达的人,肯定这两方面都具备。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