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的大儿子刘琦,打心眼里觉得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对他特别敬重。可刘表耳根子软,听了后妻的枕边风,一门心思偏爱小儿子刘琮,对刘琦越来越看不顺眼。刘琦心里直发慌,总琢磨着得找个办法保住自己,就好几次想找诸葛亮商量对策。可诸葛亮每次都躲躲闪闪,不愿多说。
有一回,刘琦拉着诸葛亮去自家后花园闲逛,俩人登上一座高楼,正喝着酒、聊着天呢,刘琦突然使了个眼色,让人把楼梯撤走。这下,楼上就他们俩,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说话也不怕别人听见。刘琦赶紧凑过去,眼巴巴地问:“孔明先生,这会儿就咱俩,有啥话都能说,您快给我支支招吧!” 诸葛亮看他实在着急,就点拨道:“您没听说过吗?申生留在国内,最后招来杀身之祸;重耳逃到国外,反而平安无事。” 刘琦一下子就明白了,开始偷偷谋划离开的办法。
正巧,黄祖死了,刘琦抓住这个机会,申请到江夏当太守。没多久,刘表也去世了。刘琮听说曹操带兵打过来,吓得腿都软了,赶紧派人去投降。刘备当时在樊城,听到这个消息,顾不上多想,带着手下的人就往南跑。诸葛亮和徐庶也一路跟着。可曹操的追兵太猛,他们被打得大败。慌乱中,徐庶的老母亲还被曹军抓走了。
徐庶心急如焚,眼含热泪,指着自己的心口,对刘备说:“将军,我本来一心想跟您一起干出一番大事业,就盼着能在这乱世里打出一片天。可现在老母亲被抓,我这心里乱成一团麻,实在没心思再帮您做事了,只能在这儿跟您道别了。” 说完,徐庶转身就投奔曹操去了。
这里得插一段徐庶的故事。徐庶原来叫徐福,出身普通人家,年轻的时候就爱行侠仗义,舞刀弄剑。中平末年,他为了给人报仇,把白灰抹在脸上,披头散发地逃跑,结果还是被官府抓住了。官吏把他绑在车柱子上,敲着鼓在集市上示众,问他叫啥,他愣是一句话不说。后来,还是他的兄弟们瞅准机会,把他救了出来。从那以后,徐庶就像变了个人,扔掉刀剑,穿上普通衣服,开始专心读书学习。
一开始,他去学堂,其他学生听说他以前是个 “混江湖” 的,都不愿跟他来往。徐庶也不气馁,每天早早起床,主动打扫卫生,别人还没想到的事,他都提前做好准备,一门心思钻研学问,把书中的道理琢磨得透透的。慢慢地,他和同郡的石韬成了好朋友。初平年间,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徐庶就和石韬一起南下,跑到荆州避难。在荆州,他又和诸葛亮成了特别要好的朋友。后来荆州归降曹操,诸葛亮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