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三年的春天,蜀汉的局势虽然暂时稳定,但南方的叛乱一直是个心腹大患。诸葛亮决定率领大军南下征讨,以稳定后方,为北伐曹魏做准备。出发前,后主刘禅赐予他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还有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卫士六十人,这些都是极高的礼遇,可见朝廷对此次南征的重视。
诸葛亮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到了秋天,南方的叛乱基本被平定。这次南征,不仅稳定了蜀汉的后方,还为国家带来了丰富的物资,使得国库充实,国家逐渐富饶起来。
在南征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就是七擒孟获。孟获是南中地区夷人和汉人都很信服的首领。诸葛亮听说后,就想把他活捉,让他心服口服。终于,孟获被擒获了。诸葛亮带着他参观自己的军营,问他:"你觉得我的军队怎么样?" 孟获大大咧咧地说:"之前我不了解你们的虚实,所以才战败。现在你让我参观了军营,要是就这么点本事,我肯定能轻易战胜你们。" 诸葛亮听了,只是笑笑,就把他放回去,让他再战。就这样,诸葛亮七次擒住孟获,又七次放了他。最后,孟获被诸葛亮的宽容和智慧所折服,他感动地说:"您真是有天威啊,我们南中人以后再也不会反叛了。" 于是,诸葛亮大军顺利到达滇池,彻底平定了南中地区。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决定任用当地的首领来管理当地事务。有人对此表示反对,担心会出问题。诸葛亮解释说:"如果留下外地官员,就必须留下军队驻守。军队留下了,粮草供应就是个大问题,这是第一个难处;而且南方的百姓刚刚经历战乱,很多人父兄都死了,心里正有怨气,留下外人却没有军队保护,肯定会引发祸患,这是第二个难处;再说这些夷人之前多次有叛乱、杀人的行为,自己也知道罪孽深重,要是留下外人管理,他们心里肯定不信任,这是第三个难处。现在我不留下军队,不运送粮草,却能让当地的秩序基本稳定,夷人和汉人都能和平相处,就是这个道理啊。" 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
平定南方后,诸葛亮并没有闲着,他开始整训军队,讲习军事,为将来的大规模北伐做准备。
建兴五年,诸葛亮率领各路军队北上,驻扎在汉中。出发前,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疏,这就是着名的《出师表》。
在奏疏中,诸葛亮首先回顾了先帝刘备创业的艰难,说先帝开创的大业还没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三分,蜀汉所在的益州地区人力物力都很匮乏,这实在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但是,朝廷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