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诸葛亮传(七)(第1页)

就这样,蜀军和魏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一年八月,诸葛亮身患重病,最终在军中去世,年仅五十四岁。《魏书》记载:诸葛亮粮草耗尽,形势危急,又急又气,吐血不止,在一个晚上烧毁营寨逃跑,进入山谷后,在路上发病去世。《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在郭氏坞去世。《晋阳秋》记载:有一颗红色的星星,光芒闪烁,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飞去,投到诸葛亮的军营中,投了三次,返回两次,去的时候大,回来的时候小。不久之后,诸葛亮就去世了。我(裴松之)认为,当时诸葛亮在渭水岸边与魏军对峙,双方胜负还很难说,《魏书》说他吐血,不过是魏国在诸葛亮死后故意夸大其词罢了。以诸葛亮的谋略,怎么会被司马懿气得吐血呢?后来刘琨军队战败,在给晋元帝的信中也说 “诸葛亮军队战败后吐血”,这不过是引用没有根据的记载罢了。《魏书》说他进入山谷后去世,大概是因为蜀国人进入山谷后才发布他去世的消息。蜀军撤退后,司马懿巡视蜀军的营垒,感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少有的奇才啊!”《汉晋春秋》记载:杨仪等人整顿军队后撤,当地百姓跑去告诉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带兵追赶。姜维让杨仪调转军旗,擂响战鼓,做出要反攻司马懿的样子,司马懿吓得连忙撤退,不敢再逼近。于是杨仪整顿好队伍离开,进入山谷后才发布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司马懿撤退这件事,当地百姓编了一句谚语:“死诸葛吓跑活仲达。” 有人把这句话告诉司马懿,司马懿苦笑着说:“我能预料到他活着时的情况,却没料到他死后还能把我吓退。”

诸葛亮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求把自己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依山修建坟墓,墓穴只要能放下棺材就行,入殓时穿上平时的衣服,不需要陪葬器物。后主刘禅下诏说:“您天生兼具文韬武略,聪明睿智,忠诚厚道,接受先帝遗命辅佐我,延续汉朝的命脉,一心想要平定战乱;您整顿六军,年年出兵北伐,英勇神武,威名震慑天下,本打算在蜀汉建立非凡的功业,堪比伊尹、周公的伟大功勋。没想到上天无情,就在大功即将告成的时候,您却因病离世!我悲痛万分,肝肠寸断。崇尚美德、评定功绩,记录行为、赐予谥号,就是为了让后世铭记您的功绩,让您的英名永垂不朽。现在我派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追赠您丞相武乡侯的印绶,赐谥号为忠武侯。您的英魂如果有知,一定会欣慰这份荣耀。悲痛啊!悲痛啊!”

当初,诸葛亮曾上奏后主刘禅说:“我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子孙后代的衣食,基本可以满足。至于我在外任职,没有别的开支,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