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双方展开大战,可惜蜀军寡不敌众,诸葛瞻大败,最后在战场上英勇战死,年仅三十七岁。他一死,蜀军顿时作鸟兽散,邓艾的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打到了成都。诸葛瞻的大儿子诸葛尚," />

第23章 诸葛亮传(九)(第1页)

随后双方展开大战,可惜蜀军寡不敌众,诸葛瞻大败,最后在战场上英勇战死,年仅三十七岁。他一死,蜀军顿时作鸟兽散,邓艾的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打到了成都。诸葛瞻的大儿子诸葛尚,也跟着父亲一起战死沙场。诸葛尚临死前还悲愤地感叹:“我们父子俩深受国家大恩,却没能早点除掉黄皓那个祸国殃民的宦官,才导致国家走到这一步,我活着还有什么脸面!” 说完就骑马冲向魏军,战死在了战场上。诸葛瞻的二儿子诸葛京,还有诸葛攀的儿子诸葛显等人,在咸熙元年的时候,被迁移到了河东地区。后来,诸葛京在晋朝做官,凭借自己的才能,一路做到了郿令。尚书仆射山涛还向皇帝举荐他:“郿令诸葛京,他的祖父诸葛亮,在汉朝大乱、天下分裂的时候,父子俩在蜀国尽心竭力。诸葛京治理郿县的时候,也很有政绩,我觉得应该让他担任东宫舍人,这样既能彰显侍奉君主的道理,也能回应梁州、益州百姓对诸葛家族的赞誉。” 后来,诸葛京一直做到了江州刺史。

还有董厥和樊建这两个人,也和诸葛亮有点渊源。董厥在诸葛亮当丞相的时候,只是丞相府的一名令史。但诸葛亮一眼就看出他是个人才,称赞道:“董令史是个难得的好苗子!我每次和他聊天,都觉得他考虑事情周到又恰当。” 后来,董厥就被提拔为主簿。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官职一路升迁,做到了尚书仆射,还接替陈祗担任尚书令,后来又升任大将军,负责处理朝廷重要事务,最后由义阳人樊建接替他的职位。延熙十四年,樊建以校尉的身份出使东吴,不巧赶上孙权病重,没能亲自接见他。孙权就问诸葛恪:“樊建这人,和宗预比起来怎么样?” 诸葛恪回答说:“论才华见识,樊建比不上宗预,但论品性高雅,他更胜一筹。” 后来,樊建回到蜀国,担任侍中,还代理尚书令。自从诸葛瞻、董厥、樊建三人共同管理国事之后,姜维经常带兵在外征战,宦官黄皓趁机在宫里玩弄权术、把持朝政。诸葛瞻、董厥他们虽然看不惯,但也只是表面应付,没能真正纠正黄皓的恶行,只有樊建始终不与黄皓同流合污,坚决不和他来往。蜀国灭亡后的第二年春天,董厥和樊建一起到了晋国京都,都担任相国参军。到了秋天,两人又同时兼任散骑常侍,奉命回蜀国慰问当地百姓。有一次,晋武帝问樊建:“诸葛亮是怎么治理国家的?” 樊建回答说:“他只要听说有人做了错事,一定会督促改正,而且从不掩饰自己的过错;他赏罚分明,这种诚信连神明都会被感动。” 晋武帝感叹道:“要是我能有这样的人辅佐,哪还用得着像现在这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