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吴主传(四)(第1页)

《魏书》记载了曹丕的诏书回复说:“老贼(指刘备)盘踞在边境巢穴,越过险要地带深入我国,拖延时日,长久作战,对内被疲惫困乏所逼迫,对外被智谋力量所困扰,所以在鸡头山被打败,又分兵图谋西陵,他的计策不过是想转移过去的败迹来动摇江东。他的根基还没扎稳,就先折断了枝干,虽然没有把刘备彻底打败,使他身首异处,但这次投降和被诛杀的人,也足够让敌军部众惊恐害怕了。从前吴汉先烧毁荆门,后来发兵夷陵,而公孙述无处可逃最终被杀;来歙先袭击略阳,光武帝很高兴,就知道隗嚣没办法施展他的巧计了。现在讨伐这个敌人,正像这些事一样,将军努力谋划策略,务必独自取得全胜。”

其实从一开始,孙权表面上归顺魏国,心里却压根没打算真心臣服。魏国想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来跟他签订盟约,还要求他送儿子到魏国当人质,孙权找了一堆借口,死活不肯答应。

到了这年秋天九月,魏国终于忍不住了,派曹休、张辽、臧霸从洞口出兵,曹仁攻打濡须,曹真、夏侯尚、张合、徐晃则围攻南郡。孙权赶紧派吕范等人统领五路大军,用水军抵挡曹休他们;又让诸葛瑾、潘璋、杨粲去救援南郡;还命朱桓以濡须督的身份抗击曹仁。

当时扬州、越地的蛮夷大多还没平定归顺,内部的麻烦事儿一堆,没彻底解决。孙权没办法,只好放低姿态,写了封言辞谦卑的信给魏文帝,说自己会改过自新。信里甚至说:“要是我的罪过实在太大,实在不能被原谅,我就把土地和百姓都还给朝廷,只求能在交州苟活,了此残生。”

魏文帝曹丕回信说:“你生在乱世,本来就有纵横天下的志向,后来放下身段归顺国家,才得以享受现在的福分。自从你归顺朝廷以来,贡品就没断过,讨伐刘备的功劳,朝廷也都看在眼里,全靠你才成功。就像《国语》里说的,‘狸猫埋了东西,又自己挖出来,这是干不成事儿的’,这种反复无常的事,古人都觉得丢人。我跟你之间,君臣大义早就定了,我难道乐意劳师动众,跑到江汉那边去打仗吗?可朝廷大臣们的议论,作为君王也不能一意孤行。三公大臣指出你的过失,都有根有据。我虽然不算英明,但就算有曾母投杼那样的疑虑,还是希望那些说你坏话的人是瞎说的,这才是国家的福气。所以我先派使者去犒劳你,又派尚书、侍中去落实之前说的事,就是为了确定送质子的事。可你却找各种借口,不让他们推进,大臣们都觉得奇怪。”

《魏略》里记载了魏国三公的奏书,上面说:“我们听说树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