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讨伐吴国时,孙皓派张悌统领沈莹、诸葛靓,率领三万士兵渡江迎战。到了牛渚,沈莹建议:“晋国在蜀地训练水军很久了,现在全国大举出兵,万里之内合力进攻,一定会发动益州的全部兵力顺江而下。我们上游的各路军队没有戒备,名将都已去世,现在由年轻人担任将领,恐怕沿江各城都难以抵挡。晋国的水军一定会打到这里!应该集中兵力,等他们来了再决战。如果取胜,长江以西自然平定,上游即使失守,也能再夺回来。现在渡江迎战,胜利难以保证,要是战败,国家大事就完了。”
张悌说:“吴国将要灭亡,无论贤愚都知道,不是今天才这样。我担心晋军来到这里,众人一定会惊恐害怕,再也无法整顿。现在应该渡江,用决战奋力争取。如果战败,就一同为国家牺牲,没什么可遗憾的。如果取胜,北方敌军败退,我们兵力气势会增强万倍,就该乘胜向南推进,在中途迎击敌军,不愁不能打败他们。如果按你的计策,恐怕士兵会逃散殆尽,只能一起坐等敌军到来,君臣都投降,没有一个人为国牺牲,难道不耻辱吗!” 于是渡江作战,吴军大败。
诸葛靓和五六百人撤退,派人去接张悌,张悌不肯走。诸葛靓亲自去拉他,说:“巨先,天下存亡有定数,哪里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为什么要自寻死路?” 张悌流泪说:“仲思,今天是我的死期。我小时候就被你家丞相(指诸葛亮)提拔,常常担心不能善终,辜负名贤的知遇之恩。现在为国家牺牲,又有什么可逃避的?别这样拉我。” 诸葛靓流着泪放开他,走了一百多步,就看见张悌被晋军杀死。
《吴录》记载:张悌年轻时有名气,等到担任要职,却喜欢迎合时势,庇护身边的人,清流舆论都批评他。《搜神记》说:临海郡松阳县人柳荣跟随张悌到杨府,柳荣在船上病死两天,当时军队已经上岸,没人埋葬他,他忽然大喊:“有人捆绑军师!有人捆绑军师!” 声音激昂,随后就活了过来。有人问他,柳荣说:“在天上北斗门下,突然看见有人捆绑张悌,心里十分惊讶,不觉大喊‘为什么捆绑张军师’。门下人对我发怒,呵斥驱赶我离开。我就离开了,因为害怕,嘴里还余音未了。” 当天,张悌战死。柳荣到晋元帝时还在世。
天纪四年三月丙寅日,宫殿里几百名亲近侍从跪在地上磕头,请求孙皓杀掉奸臣岑昬。孙皓当时慌得六神无主,只好顺着大家的意思答应了。(干宝《晋纪》记载:孙皓宫殿里的几百名亲近侍从磕头问孙皓:“北方晋军一天天逼近,可我们的士兵却不肯拔刀抵抗,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