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臣评论说:孙亮当皇帝时还是个孩子,身边又没有贤能的大臣辅佐,他的皇位坐不长久,是必然的事。孙休因为旧有的恩情,重用濮阳兴、张布,却不能提拔贤才,改革弊政,虽然他有向善好学的志向,又怎么能挽救混乱的局面呢?再说他还让已经被废黜的孙亮不得善终,兄弟情义也太薄了。
孙皓滥用酷刑,被他处死、流放的人,简直数都数不过来。所以大臣们人人都提心吊胆,整天盼着能平安度日,过了早晨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活下来。他还痴迷于占星术、巫术,让巫师编造祥瑞来粉饰太平,把这当成最紧急的事。从前舜、禹亲自耕种,以他们那样至高无上的圣德,还常常告诫大臣 “如果我有错,你们要纠正我”,或者认真听取好的建议,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何况孙皓凶狠顽劣,肆意施行残暴统治,忠诚劝谏的人被诛杀,谄媚奉承的人被提拔,残酷地役使百姓,荒淫奢侈到了极点,本该被砍头来向百姓谢罪。可他却得到了不被处死的诏书,还被封为归命侯,这难道不是过于宽大的恩典、太厚重的恩泽吗?
孙盛说:古代设立君主,是为了治理百姓,所以君主必须顺应天地法则,庇护万物。如果放纵淫乱暴虐的行为,残酷对待百姓,上天就会诛杀他,断绝他的国运,剥夺他的帝王之位,给他加上独夫民贼的罪名。所以商汤、周武王举起兵器讨伐暴君,没人指责他们不顺道义;汉高祖拔剑起义,也没人说他失节。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讨伐的是全天下的仇敌,是人神都唾弃的人啊。何况孙皓的罪行如同逃亡的贼寇,暴虐超过了夏桀、商纣,就算把他斩首示众,都不足以告慰冤魂;毁掉他的宫殿、祭祀土神,也不足以记录他的暴行,可竟然还给予他显赫的封号,不断赏赐,这哪里符合替天行道、讨伐有罪、安抚百姓的道义呢?由此可知,对叛逆行为不加以惩罚,对凶狠残酷的人不加以告诫的弊端了。《诗经》说:“抓住那造谣的人,把他扔给豺狼虎豹。” 对造谣的人尚且这样,何况是暴虐的叛逆者呢?而且晋军像雷电一样横扫敌军,大军逼近吴国都城,孙皓走投无路才请求投降,他不可赦免的罪行已经很明显,对这样的人宽容不符合 “三驱” 的道义,从权宜之计来说,也实在不可取。
陆机写了《辨亡论》,论述吴国灭亡的原因,上篇说:从前汉朝失去统治权,奸臣窃取朝政,灾祸从京城开始,毒害遍布全国,朝廷纲纪混乱,王室地位衰落。于是群雄震惊,义兵从四面八方聚集,吴武烈皇帝孙坚在地方慷慨起兵,在荆南迅速行动,权谋策略层出不穷,忠诚勇敢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