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四年,顾雍把母亲从吴地接到身边奉养。母亲到后,孙权亲自上门祝贺,在庭院中向顾母行拜见礼,公卿大臣全都到场,后来太子也去庆贺。顾雍向来不喝酒,说话不多,但举止言行总是恰当得体。孙权常感叹说:“顾君不爱说话,可一开口必定说到点子上。” 每逢宴会欢乐之时,侍从们怕酒后失言被顾雍看见,都不敢放纵尽情。孙权也说:“顾公在座,总让人不敢太放纵。” 他就是这样让人敬畏。这一年,顾雍改任太常,进封醴陵侯,接替孙邵担任丞相,总领尚书事务。他选拔任用文武将吏,都能根据才能安排合适职位,心中没有偏爱。当时他常访问民间情况,但凡发现对政务有益的建议,就悄悄上报孙权。如果建议被采纳,就把功劳归于君主;要是没被采用,也始终不向外透露。孙权因此更加敬重他。不过他在朝堂上陈述意见时,言辞态度虽然温和顺从,坚持的立场却总是正直公正。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张昭趁机说起自己听到的情况,认为法令太繁琐、刑罚稍重,应该适当减免。孙权沉默不语,转头问顾雍:“您觉得怎么样?” 顾雍回答:“臣听到的情况,和张昭说的一样。” 于是孙权便商议修改狱法、减轻刑罚。(《江表传》记载:孙权常派中书郎到顾雍那里咨询事情。如果符合顾雍心意、可以施行的事,他就和中书郎反复讨论,深入研究,还会设酒招待。如果不合心意,顾雍就脸色严肃,沉默不语,什么也不安排,中书郎只好告辞回报。孙权说:“顾公要是高兴,就说明事情可行;他不说话,就是事情还不妥当,我得重新考虑。” 他就是这样被孙权敬重信任。江边将领们都想立功报效,纷纷上书提出偷袭敌军的建议。孙权拿这事问顾雍,顾雍说:“臣听说兵法忌讳贪图小利,这些人提的建议,都是想邀功求名谋私利,不是为国家着想,陛下应当禁止。如果不能彰显国威、打击敌人,这类建议不该听从。” 孙权听从了他的意见。军国大事的得失、行事是否妥当,只要不是当面见到孙权,顾雍从不在别处议论。)
过了很久,吕壹、秦博担任中书,负责核查各官府及州郡文书。吕壹等人趁机逐渐作威作福,还创设酒类专卖、关卡征税等专利,举报罪名、纠察奸邪时,连细微小事都要上报,更用严厉追查、恶意诬陷的手段,诋毁大臣、排挤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被举报弹劾,因此受到谴责。后来吕壹的奸罪败露,被收押到廷尉府。顾雍前去审理案件,吕壹以囚犯身份拜见,顾雍脸色平和地询问案情,临离开时又对吕壹说:“你心里是不是还有想说的话?” 吕壹叩头不语。当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