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四)(第1页)

决曹掾上虞人孟英,家族三代都为坚守道义而死。主簿句章人梁宏、功曹史馀姚人驷勋、主簿句章人郑云,都坚守始终如一的道义,甘愿承担罪责辞官归隐。门下督盗贼馀姚人伍隆(“鄮” 读作莫候反)、主簿任光、章安小吏黄他,都曾面对刀刃,在危难中救助上司。扬州从事句章人王修,舍身献命,声名流传后世。河内太守上虞人魏少英,遭遇乱世艰难,却能忘家忧国,位列 “八俊”,成为当世英才。尚书乌伤人杨乔,汉桓帝要把公主嫁给她,他以生病为由推辞不接受。近代已故太尉上虞人朱公,天生聪明有见识,英明神武,谋划没有失误,征战没有遗漏的考虑,因此天下义兵都想让他做首领。上虞女子曹娥,父亲被江水淹死,她投江而死,人们立石碑记载她的事迹,光辉显着。”

王府君说:“确实是这样啊,颍川有巢父、许由那样隐逸的榜样,吴地有太伯三次让国的佳话,贵郡虽然人才众多,有这些也就足够了。” 虞翻回答说:“我之前说的只是近处的人罢了,如果说起上古的事和坚守气节的人,也有这样的人。从前越王翳让位,逃到巫山的山洞里,越人用火熏才把他逼出来,这不就是和太伯一类的人吗?况且太伯是外来的君主,不是本地人士。如果以外来的身份来说,大禹也曾巡视到这里并葬在这里。鄞县大里人黄公,在残暴的秦朝保持自身洁净,汉高祖登基时,他没能前来归附,汉惠帝恭敬谦让,他才出山帮助解决危难。被征召的士人馀姚人严遵,王莽多次征召他,他都坚守气节不去就任,直到光武帝中兴汉室,才俯身应召,却拱手不行跪拜礼,志向比日月还高。这些都记载在典籍中,清楚明白,哪里像巢父、许由那样,只是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在经传中看不到记载呢?”

王府君笑着说:“说得真好啊!这些贤才,没有你就不会被彰显出来。我以前都没听说过。” 濮阳府君说:“御史所说的,我已经听过这些人的事迹了,次于这些人的,书佐你知道吗?” 朱育说:“仰慕他们的崇高德行,怎敢不了解呢?近处的太守上虞人陈业,自身品行高洁,志向像霜雪一样纯洁,忠贞诚信的品格,和柳下惠一样,遭遇汉朝中期衰微,放弃官职俸禄,隐居在黟县、歙县,来实现自己的志向,高远美妙的踪迹,天下人都知道,所以桓文林送给他书信,把他和三高相提并论。那些聪明有谋略、忠诚正直敢直言的,就是侍御史馀姚人虞翻、偏将军乌伤人骆统。那些品德深厚纯粹的,就是太子少傅山阴人阚泽,学问精深品行优秀,成为帝王的老师和儒生的榜样。那些身姿雄伟勇武刚毅、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