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捷剽悍的人就逃进险峻地带,勾结聚集作恶。百姓财力空虚枯竭,哀号愁烦,愁烦就不从事生产,不从事生产就导致穷困,导致穷困就不乐于生存,所以温饱急迫,就会产生奸邪之心而背叛的人增多。又听说民间,不是居住之地稍微能自给自足的,生下孩子,大多不抚养;屯田的贫困士兵,也多有抛弃子女的。上天生育他们,而父母杀害他们,既害怕冒犯扰乱和谐之气,触动阴阳变化。而且殿下开创基业建立国家,是无穷的事业,强大的邻国大敌不是短时间能消灭的,边疆的经常守卫不是一个月的戍守,而士兵百姓减少损耗,后代不能养育,不是用来经历长远年代,取得成功的办法。国家有百姓,就像水有船,安稳就会平安,扰乱就会危险,百姓愚昧却不能欺骗,弱小却不能战胜,因此圣明的君主重视他们,祸福由他们决定,所以和百姓一同生息,观察时机制定政策。现在地方长官是亲近百姓的职务,却只把完成任务当作能力,只顾解决眼前的急难,很少再用恩惠来治理,符合殿下像上天一样覆盖万物的仁心,勤勉体恤百姓的德行的人。官府政治和民间风俗,一天天败坏,逐渐衰颓,这种形势不能长久。治疗疾病要在还不严重的时候,消除祸患贵在还不深沉的时候,希望殿下稍微在日理万机的空闲时间,留心思考省察,补救恢复荒芜空虚的局面,深入谋划长远计策,养育残余的百姓,丰富百姓财物的用途,和日月星辰一样光明,与天地一样崇高。这是臣骆统的最大愿望,足以至死不朽了。” 孙权被骆统的话感动,对此非常留意。
骆统后来跟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黄武初年,曹仁攻打濡须,派副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抵御并打败了他们,被封为新阳亭侯,后来担任濡须督。他多次陈述对国家有利的建议,前后上奏几十次,所说的都很有道理,因为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记载。尤其是他指出在民间招募士兵会助长邪恶败坏风俗,滋生离散叛逆的心思,急切应该停止这种做法,孙权和他反复讨论,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骆统三十六岁时,在黄武七年去世。
陆瑁,字子璋,是丞相陆逊的弟弟。他年轻时热爱学习,坚守道义。陈国人陈融、陈留人濮阳逸、沛郡人蒋纂、广陵人袁迪等人,都家境贫寒却有志向,前来和陆瑁交往相处,(袁迪的孙子袁晔,字思光,撰写《献帝春秋》,说袁迪和张纮等人一起渡过长江,袁迪的父亲袁绥担任太傅掾,张超讨伐董卓时,让袁绥掌管广陵事务。)陆瑁从自己不多的财物中分出甘美的食物,和他们共同分享,生活上保持同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