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陆抗和羊祜这样做,是丧失了臣子的气节,对两人都提出了批评。习凿齿对此评价:“讲道理的人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讲诚信、行仁义的人能被众人尊崇。就算天下大乱、道义沦丧,奸诈权谋横行,那些靠武力横行、只有奴仆般小聪明的人,也没有不依靠‘信义’来建功立业,反而能抛开信义独自成事的。所以晋文公退避三舍,原城百姓主动归顺;穆子围攻鼓国,用道义劝降;冶夫献上计策,费国百姓主动归附;乐毅放缓攻打齐国的速度,美名长久流传。看这些人制服敌人、取得胜利的方式,哪里只是靠武力和欺诈呢!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已经四十多年,吴国人没法越过淮河、沔水向北进攻中原,晋国人也没法跨过长江向南争夺利益,就是因为两国实力相当、智谋相近,谁也没有足够的道义优势压倒对方。损害别人来让自己获利,不如让自己获利而不损害别人;靠武力震慑对方,不如靠德行让百姓归顺。连普通人都不能靠武力征服,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靠武力征服都不如靠德行招抚,更何况是无法用武力制服对方的时候?所以羊祜推行统一天下的大略,思考止息战乱的方法,让百姓生活安定,平等地施加恩惠,用仁义之网收服强大的吴国,用兼爱思想改变残暴的习俗,让百姓改变看法,在长江以南实现不用打仗的平和。所以他的好名声能传播开来,百姓像背着孩子一样来归附;连相邻的敌国,都能互相讲道义、谦让。东吴自从和敌国对峙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景象。陆抗看到吴国国小、君主残暴,而晋国的德行却越来越兴盛,晋国人不断积累善行,自己这边却没有稳固国家的办法,百姓心里怀念敌国的恩德,全国上下都有背弃君主的想法。他想靠自己的力量稳定民心、安定内外,在国家衰弱的情况下对抗强大的晋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像羊祜那样推行信义,来和晋国抗衡。这样既能让晋国的德行没法凌驾于吴国之上,又能让吴国的善举传播开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弘扬长远的风气,在朝堂上就能击退敌人,在谋划中就能胜过对方,不用靠武力就能让敌人屈服,不用靠坚固的城池就能保卫国家,用信义打动敌国,用真诚延续从前的君子之交。哪里是像小人那样用欺诈来危害贤人、图求个人名声、贪图别人的重视,却对敌人的真心归附毫无防备呢!由此可见,固守边界、保卫国土,只要一个士兵就能做到;用阴谋诡计互相危害,是小人干的事;靠积累欺诈来防备别人,是奴仆般的小聪明;靠武力取胜来求得安定,是明智之人看不起的做法。贤人君子之所以能拯救乱世、留下榜样,选择推行信义而不是靠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