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字文向,是琅邪郡莒县人。遭遇战乱后客居吴地,以勇敢闻名。孙权掌管政事时,任命他为别部司马,拨给他五百名士兵,让他担任柴桑县长,抵御黄祖。黄祖的儿子黄射曾经率领几千人顺流而下攻打徐盛。当时徐盛手下的官吏士兵不到两百人,却与敌军顽强对抗,杀伤黄射的官兵一千多人。随后打开城门出战,大败敌军。黄射从此再也不敢来侵犯。孙权任命徐盛为校尉、芜湖令。他又讨伐临城南阿的山贼立下战功,升任中郎将,督率校兵。曹操出兵濡须时,徐盛跟随孙权前去抵御。魏军曾经大举出兵横江,徐盛和众将一起前往征讨。当时他乘坐蒙冲战船,遇到狂风,船只飘到敌军岸边,众将都很害怕,没人敢出战,只有徐盛率军上岸突袭敌军,敌军溃散后退,徐盛杀伤了不少敌人,等风停后返回,孙权非常赞赏他的英勇。
等到孙权向魏国称臣,魏国派邢贞前来册封孙权为吴王。孙权到都亭迎接邢贞,邢贞面带骄傲神色。张昭已经很愤怒,徐盛更是愤恨不已,回头对同僚说:“我们这些人不能奋勇献身,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攻取巴蜀,却让我们的君主和邢贞结盟,这难道不是耻辱吗!” 说着泪流满面。邢贞听到后,对随从说:“江东的将相如此,不会长久屈居人下的。” 后来徐盛升任建武将军,封都亭侯,兼任庐江太守,被赏赐临城县作为奉邑。刘备驻军西陵时,徐盛攻取各军营寨,所到之处都立下战功。曹休出兵洞口,徐盛和吕范、全琮渡江防守。遇到大风,很多士兵落水遇难,徐盛收集残余士兵,与曹休隔江对峙。曹休派兵乘船攻打徐盛,徐盛以少敌多,敌军无法取胜,各自撤军。徐盛升任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后来魏文帝大举出兵,有渡江的打算,徐盛建议从建业修筑围墙,建造假楼,在江中布置浮船。众将都认为这样做没有用处,徐盛不听,坚持修建。魏文帝到广陵后,看到围墙十分惊讶,围墙绵延几百里,加上江水大涨,就率军撤退了。众将这才佩服徐盛的远见。(干宝《晋纪》中所说的疑城,已经在孙权传中注释。《魏氏春秋》记载:魏文帝感叹说:“魏国即使有上千群勇猛的骑兵,也没有用武之地啊。”)
黄武年间徐盛去世。他的儿子徐楷承袭爵位并统领军队。
潘璋,字文珪,是东郡发干县人。孙权担任阳羡县长时,潘璋开始前去追随他。潘璋性格豪爽,喜好饮酒,家境贫穷,常常赊账买酒,债主上门讨债,他就说以后富贵了会偿还。孙权觉得他很不一般,很喜爱他,就让他招募士兵,招到一百多人,于是任命他为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