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华佗传(第1页)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也叫华旉。他年轻时在徐州一带游学,对几部儒家经典都有深入研究。沛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想征召他为官,但华佗全都谢绝了。他精通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传说他已经年近百年,但看上去依然像壮年人一样充满活力。

华佗还特别擅长配制药物。他治疗疾病时,配制的汤药通常只用几种药材,而且他从心算剂量,不用秤量,煮好后病人喝下去,按照他的嘱咐去做,病很快就好了。如果需要用灸法治疗,也只选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次,病痛就会消失。如果需要针灸,也只刺一两个穴位,他下针时会告诉病人:“针刺的感觉会传到某个部位,如果感觉到了就告诉我。”病人说感觉到了,他随即拔出针,病痛也就此痊愈。

如果病情严重,病根深藏体内,用针灸和草药都无法治愈,就需要动手术。这时,华佗会先让病人服下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过去一样失去知觉。华佗趁机切开身体,取出病根。如果病在肠道,他会切开肠道清洗,然后缝合伤口,敷上药膏。四五天后,病人就不觉得疼痛了,也不知道自己已经动过手术。大约一个月,病人就能完全康复。

有一回,甘陵相的妻子怀孕六个月时,突然腹痛难忍。华佗诊断后说:“胎儿已经死了。”他让人用手摸孕妇的腹部,左边是男,右边是女。孕妇说在左边,华佗便给她开了药汤。孕妇服药后,流产下一个男婴的尸体,病痛随之消除。

县吏尹世患四肢疼痛,口中干燥,不愿听到声音,小便不畅。华佗告诉他:“你试着吃热食,出一身汗就会好。如果不出汗,三天后必死。”尹世吃热食后没出汗。华佗说:“你的脏腑之气已经衰竭,临死前会哭啼,然后气绝。”果然如华佗所言。

府吏儿寻和李延都头痛发热,症状相同。华佗却说:“儿寻需要用泻药,李延需要发汗。”有人质疑两人的症状相同,治疗方法却不同。华佗解释:“儿寻是外实,李延是内实,所以治疗方法不同。”他分别给他们开了药,第二天两人都痊愈了。

还有一次,盐渎的严昕和几个朋友一起拜访华佗。华佗刚巧到达,对严昕说:“你身体好吗?”严昕回答:“一切都正常。”华佗说:“你脸上显出急病之色,不要多喝酒。”严昕回家后,走了几里路,突然头晕从车上摔下,被人扶回家,半夜就去世了。

前去拜访华佗的还有督邮顿子献。他的病已经好转,来找华佗复诊。华佗切脉后说:“你身体还很虚弱,没有完全恢复,不能过于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