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张严程阚薛传(三)(第1页)

薛综,字敬文,是沛郡竹邑县人。(《吴录》记载:他的先祖是齐国孟尝君田文,封地在薛邑。秦国灭掉六国后,孟尝君的祭祀断绝,子孙后代分散各地。汉高祖平定天下后,路过齐地,寻找孟尝君的后代,找到他的孙子田陵、田国两人,想恢复他们的封地。田陵、田国兄弟互相推让,没人愿意接受,就离开薛邑前往竹邑县,在那里安家落户,因此改姓薛。从田国到薛综,家族世代在州郡任职,成为有名望的大族。薛综年轻时通晓儒家经典,擅长写文章,有优秀的才能。)

薛综年轻时依靠族人到交州躲避战乱,跟随刘熙学习。士燮归附孙权后,征召薛综为五官中郎将,后来任命他为合浦、交址太守。当时交州地区刚刚开发,刺史吕岱率领军队讨伐叛乱,薛综随军同行,渡海向南征讨,一直打到九真郡。战事结束后返回都城,担任谒者仆射。

有一次,西蜀使者张奉在孙权面前故意列出尚书阚泽的姓名来嘲讽他,阚泽一时答不上来。薛综正好上前敬酒,趁机劝酒说:“‘蜀’字是什么意思呢?有‘犬’旁就是‘独’,没有‘犬’旁就是‘蜀’;‘蜀’字写法是横目‘句’身,虫子钻进肚子里。”(臣松之看到各种版本中 “苟身” 有的写作 “句身”,认为既然说 “横目”,那么应该是 “句身” 才对。)张奉反问:“不该再说说你们吴国的‘吴’字吗?” 薛综立刻回应:“没有‘口’旁是‘天’,有‘口’旁是‘吴’;吴国君主统治万邦,这里是天子的都城。” 在场众人都欢笑起来,而张奉再也无话可说。他的思维敏捷、应对迅速,都像这样。(《江表传》记载:费祎出使吴国,朝见孙权时,公卿侍臣都在场。酒喝到兴头上,费祎和诸葛恪互相嘲讽辩驳,话题涉及吴、蜀两国。费祎问:“‘蜀’字怎么解释?” 诸葛恪说:“有‘水’旁是‘浊’,没有‘水’旁是‘蜀’;横目‘句’身,虫子钻进肚子里。” 费祎又问:“‘吴’字怎么解释?” 诸葛恪说:“没有‘口’旁是‘天’,有‘口’旁是‘吴’;下面面临沧海,是天子的都城。” 这和本传记载不同。)

吕岱从交州被召回朝廷后,薛综担心接替吕岱的人不称职,就上疏说:“从前帝舜南巡,在苍梧去世。秦始皇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可见这一地区归属中原王朝,由来已久。赵佗在番禺起兵,收服百越的首领,管辖范围直到珠官以南。汉武帝诛杀吕嘉后,开辟九郡,设置交址刺史来镇守监管。

交州山川遥远,习俗各不相同,语言差异很大,需要经过多次翻译才能沟通。当地百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