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陆逊对那些活捉的俘虏倒是很宽厚,专门安排人看管保护,不让士兵欺负他们。如果俘虏有家属一起来的,就允许他们团聚;要是有人在战乱中丢了妻子儿女,陆逊就给他们发放衣服粮食,好好安慰一番,再送他们回去。后来还有不少人被陆逊的仁厚打动,带着家人一起来投奔他。就连江夏郡的功曹赵濯、弋阳郡的守将裴生,还有少数民族首领梅颐等人,都带着自己的部下来归附。陆逊拿出自己的财物,全力接济照顾他们。(臣松之又反驳:这就好比把树林砍光、把鸟巢掀翻,却只保全几只幼鸟,这种小恩小惠,根本弥补不了之前的大暴行!)
当时曹魏的江夏太守逯式(逯,读音同 “录”)手里掌握着兵马,经常在边境骚扰东吴,而且他和曹魏的老将领文聘的儿子文休,早就有矛盾。陆逊听说这件事后,就想了个计策:他假装写了一封给逯式的回信,信里说:“收到你的信,知道你和文休的仇怨很深,已经到了不能共存的地步,你想前来归附,我已经把你的信秘密呈报给主公,并且召集了人马准备迎接你。你要悄悄做好准备,再和我约定具体的归附时间。” 写完后,陆逊把信放在吴魏边境,故意让逯式的士兵捡到。士兵把信交给逯式,逯式一看吓得魂都没了,赶紧把妻子儿女送回洛阳当人质。从此手下的官吏士兵都不再亲近信任他,最后逯式果然被曹魏罢免了官职。(臣松之对此也有看法:边境将领骚扰敌方,本来就是常事,就算逯式被罢免,换个人来也还是会这么做。只要对方不是野心极大、会造成大威胁的人,根本没必要为此耍这种小手段。把这种事当成高明的计策,实在不值得推崇。)
嘉禾六年,东吴中郎将周祗请求到鄱阳郡招募士兵,孙权把这件事交给陆逊商议。陆逊认为鄱阳郡的百姓容易动乱、难以安抚,不能去那里招募,否则恐怕会引发叛乱。可周祗坚持要去,结果没过多久,鄱阳郡百姓吴遽等人果然起兵造反,杀了周祗,还攻占了好几个县城。豫章、庐陵两郡那些原本就不安分的人,也纷纷响应吴遽叛乱。
陆逊一听到消息,立刻亲自率军讨伐,很快就平定了叛乱,吴遽等人只好投降。陆逊从投降的人中挑选出八千多名精锐士兵,豫章、庐陵、鄱阳三郡又恢复了安定。
当时东吴有个叫吕壹的中书典校官,偷偷玩弄权术,擅自作威作福,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陆逊和太常潘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两人每次谈到吕壹的恶行,都忍不住流泪。后来孙权终于醒悟,处死了吕壹,还深刻地反省自己,这件事在《孙权传》里有详细记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