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这本书的陈寿说:“我以前在当着作郎的时候,侍中兼中书监济北侯荀勖、中书令关内侯和峤上奏,让我整理已故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旧事。诸葛亮辅佐的蜀汉,凭借地势险要,一直不肯归降我们大晋。但我们大晋依然收录保存他的言论着作,生怕遗漏了他的闪光点。这实在是我大晋光明磊落、德行高尚,恩泽遍布天下,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朝代能比得上。我把重复的内容删掉,按照类别重新编排,一共整理成二十四篇,篇名就像上面列的那样。”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就才华出众,有英雄豪杰的气度。他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当时的人都觉得他很不一般。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跟着叔父诸葛玄跑到荆州避难。在那里,他亲自在田野里耕种,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没想过要在诸侯中出名。
当时,左将军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就三次跑到他住的草庐里拜访。诸葛亮见刘备英姿勃勃、气度不凡,也觉得他是个值得追随的人,于是推心置腹,和刘备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魏武帝曹操向南攻打荆州,荆州牧刘琮直接带着整个州投降了曹操。刘备一下子没了依靠,手下人又少,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时候,诸葛亮才二十七岁,他想出一条妙计,亲自跑到东吴,向孙权求救。孙权本来就很佩服刘备,又见诸葛亮谈吐不凡、气质高雅,对他十分敬重,马上就派了三万大军去帮刘备。刘备有了东吴的支援,和曹操大战一场,把曹军打得大败,还乘胜追击,平定了江南地区。后来,刘备又向西进军,夺取了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等刘备称帝后,又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还让他总管尚书台的事务。
刘备去世后,继位的刘禅年纪小,能力也弱,国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诸葛亮说了算。那段时间,诸葛亮对外和东吴重新结盟,对内平定了南越的叛乱。他制定法律制度,整顿军队,在器械制作方面追求精益求精,在教育和法令执行上十分严格。他赏罚分明,做坏事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做好事的人也一定会得到表彰。在他的治理下,蜀汉的官员不敢做坏事,百姓都自觉上进,路上掉了东西都没人捡,强大的人也不欺负弱小的人,社会风气特别好。
诸葛亮一直有个大志向,往大了说,他想像龙虎一样,称霸天下,统一四海;往小了说,也要扩大蜀汉的疆土,威震天下。他心里清楚,要是自己不在了,蜀汉就更没人能和强大的曹魏抗衡,去收复中原了。所以,他才不停地发动战争,展示蜀汉的武力。不过,诸葛亮的才能,更擅长治理军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