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太傅钟繇(yuó)的小儿子。他从小聪明伶俐,早慧早熟。钟会在给母亲张昌蒲作传时写道:“家母张氏,太原兹氏(今山西临汾)人,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家庭。张氏年少时父母双亡,成为钟繇家的侧室。她品行端正,举止合礼,深受上下称赞。但嫡妻孙氏嫉妒她的贤德,百般诋毁,却始终不能动摇她的地位。怀孕期间,孙氏更加嫉妒,在食物中下毒。张氏察觉后呕吐不止,昏迷数日。有人建议她向钟繇告发,张氏却担心引发家庭矛盾,反而称病隐忍。孙氏趁机诬陷张氏,钟繇调查后发现真相,将孙氏赶出家门。此后,钟繇更加宠爱张氏,纳她为正室。”据《魏氏春秋》记载,钟繇为了张氏休弃原配,引发卞太后不满,文帝下诏让钟繇复婚。钟繇愤懑难平,欲饮鸩(zhèn)自尽,因未得手改食椒致哑,文帝方罢。
中护军蒋济擅长观人,曾说:“观其眸子,足以知人。”钟会五岁时,钟繇带他见蒋济。蒋济见后惊叹:“非常人也!”成年后,钟会才学横溢,精通各种技艺,博学多才,昼夜苦读,声名渐起。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钟会出任秘书郎,后升任尚书中书侍郎。
据《世语》记载,司马景王(司马师)曾命钟会修改中书令虞松的奏章。虞松连改数次皆不满意,司马景王命其重修。虞松苦思冥想却无从下笔,面色忧愁。钟会察言观色,得知原委后,接过奏章仅改五字。虞松叹服,呈给司马景王。景王看后询问何人修改,得知是钟会,大为赞赏,叹道:“此真王佐材也!”虞松,字叔茂,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外公是九江太守边让。他二十岁时就才名远扬,跟随司马懿征辽东,回朝后被聘为掾(秘书),二十四岁升任中书郎,最终官至太守。虞松之子虞濬(dùn),字显弘,曾任晋朝廷尉。
景王(司马师)对钟会颇为赏识,认为他才高八斗,学识渊博。钟会也不负厚望,闭门谢客,精心准备十日,平旦入见,至鼓二乃出。景王独自拍手叹息:“此真王佐材也!”
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后,钟会获封关内侯。毋丘俭(guǎn qiū jiǎn)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率军东征,钟会随行,负责军机密务。卫将军司马文王(司马昭)为后援。景王病逝许昌后,司马文王接管六军,钟会参与谋划军国大事。当时,朝廷下诏命尚书傅嘏(gǔ)留守许昌,以防东南有变。傅嘏欲率军还朝。钟会与傅嘏密谋,让傅嘏上表请求司马文王一同回朝。司马文王回朝后,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