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徐邈传(第1页)

徐邈,字景山,是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河朔地区后,征召他担任丞相军谋掾,试任奉高县令,后进入丞相府担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时,他担任尚书郎。当时魏国禁止饮酒,但徐邈却偷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校事赵达来询问曹里的事务,徐邈醉醺醺地说:“中圣人。”赵达将此事报告给曹操,曹操非常生气。不过,度辽将军鲜于辅为徐邈辩护说:“平时那些酒鬼把酒清的称为‘圣人’,酒浊的称为‘贤人’,徐邈一向谨慎小心,只是偶尔醉酒才说了这样的话。”曹操听后,最终免除了对徐邈的刑罚。

后来,徐邈担任陇西太守,又转任南安太守。曹丕即位后,他历任谯相、平阳太守、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政绩显着,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有一次,曹丕驾临许昌,问徐邈:“你还经常喝醉吗?”徐邈回答说:“从前子反在谷阳因醉酒而死,御叔也因饮酒而被处罚,我的嗜好和这两个人一样,不能自我克制,偶尔还是会喝醉。不过,就像宿瘤女因丑陋而闻名,而我却因醉酒而被您知晓。”曹丕听后大笑,对左右说:“他的名声果然不是虚传。”于是提拔他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曹叡认为凉州地处偏远,南面又与蜀军相邻,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让他持节兼任护羌校尉。徐邈到任时,正赶上诸葛亮出兵祁山,陇右三郡发生叛乱。徐邈立即派遣参军和金城太守等人攻打南安的叛军,并取得了胜利。凉州地区雨水稀少,常常粮食匮乏。徐邈上奏朝廷,请求修筑武威、酒泉的盐池来增加粮食收入,同时又大力开辟水田,招募贫困百姓来耕种,使得家家户户都丰衣足食,仓库也堆满了粮食。他还利用州界剩余的军用物资,购买金帛、犬马,供应中原地区的需要。徐邈逐渐收缴民间的私人武器,藏入府库,然后以仁义为准则,设立学校,明确教育内容,禁止厚葬,杜绝淫祀,奖善罚恶,使得当地的风俗教化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百姓都心悦诚服。西域的通道因此畅通无阻,荒远的戎族也纷纷前来进贡,这些都是徐邈的功劳。在讨伐叛乱的羌族柯吾时,徐邈立下战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封为建威将军。徐邈在与羌、胡人打交道时,对于一些小的过错从不计较;但如果有人犯了大罪,他就会先告知部族首领,让他们知道,对于应该处死的人,他才会斩首示众,因此羌、胡人都对他既信服又畏惧。徐邈得到的赏赐都分给了将士们,从不拿回家,导致他的妻子儿女衣食不足。天子得知后,对他大加赞赏,并及时供给他家的用度。

正始元年,徐邈回到朝廷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