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东里衮担任于禁军队的司马,之前和浩周一起被俘,后来又一起回到魏国,魏文帝下诏让他们都来见自己。文帝询问浩周等人情况,浩周认为孙权一定会臣服,而东里衮觉得孙权未必会臣服。文帝喜欢浩周说的话,认为他了解情况。这年冬天,魏王曹丕接受汉朝禅让称帝,派使者封孙权为吴王,下诏让浩周和使者一起前往。浩周传达了诏命后,时常和孙权私下宴饮,对孙权说:“陛下还不相信大王您会派儿子入朝侍奉,我用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来为您担保。” 孙权就用浩周的字称呼他说:“浩孔异,你竟然用全家百口人来保我,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说着眼泪就沾湿了衣襟。等到和浩周分别时,又指着上天发誓。浩周回去后,孙权却不派儿子去魏国,还找了些借口,文帝就把吴国的使者长时间扣留。
到了八月,孙权上书谢罪,又给浩周写信说:“自从道路开通后,我没有忘记表达心意。后来刚接受国家命令,又得知您的起居情况,您获准暂时返回河北,所以没能把我的问候顺利送到。对您的思念之情,怎么说都说不完。我因为愚昧无知,信义没能彰显,期间招来罪过,以致被朝廷抛弃,幸亏蒙受国家恩典,又被赦免,很高兴能和您一起完成原本的计划。典籍上不是说吗,虽然不能有好的开始,但有好的结局也是可以的。”
信里还说:“从前您来的时候,想让我派儿子入朝侍奉,当时我真心欢喜地接受命令,只是因为孙登年纪小,想再等几年罢了。可我的真心没能被朝廷相信,还遭到讨伐指责,我常常感到惭愧恐惧。近来承蒙国家恩典,又得到开导,朝廷忘记我之前的过失,看重我以后的成效,我很高兴能因此完成当初的誓言。之前我已经上表详细说明了派儿子入朝的心意,想来您暂时返回朝廷,已经知道了。”
又说:“现在儿子要入朝侍奉,却还没有配偶,从前您挂念这事,认为可以和宗室如夏侯氏联姻,虽然期间有过一些变故,但我一直记在心里。希望您能念及旧情,帮忙促成这事,让我们能攀附皇室,永远稳固关系。您这份恩惠,真是难以估量啊!这样的话,我想派孙长绪和小儿一起入朝,奉行礼聘之事,这事就全靠您了。”
还说:“小儿年纪还小,加上教导不够,想到要和他分别,我就心绪不安,父子恩情,哪有尽头呢!又想派张子布(张昭)去辅佐保护他。我性格直爽没什么隐瞒,凡是想做的事,现在都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只怕真心不能先让您知道,所以详细地跟您说这些,希望您能明白其中缘由。”
于是魏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