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狂喜!昭告天下推行新法!(第1页)

遵化铁厂的第一炉精钢冷却入库时,朱高炽与周显正围着案上的奏疏反复核对。

奏疏上详细记录了高炉炼铁的全过程:从拆旧炉、建高炉的工期,到石墨的开采与应用;从第一炉铁水耗时三时辰、产铁万斤的产量,到炒钢炉炼出精钢的品质;甚至连工匠的工钱开支、后续推广的成本预算,都写得一清二楚,末尾还附上了生铁锭、精钢块的样品草图,以及新高炉的结构图纸。

“这样写,陛下和太子殿下应该能看明白。”周显放下笔,指尖还沾着墨汁,“尤其是产量和成本这两块,得让朝廷知道,这钱花得值,而且能持续生钱。”

朱高炽点头,拿起笔在奏疏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派最快的驿马,日夜兼程送去南京,路上不许耽搁。”

两名羽林卫接过奏疏,用蜡封好,揣进贴身的锦袋里,翻身上马,朝着南京的方向疾驰而去——从遵化到南京,近两千里路程,他们要在五日之内送到,只能马不停蹄。

五日后的清晨,南京东宫书房里,太子朱标正对着一堆户部的账册皱眉。

近来各地奏报上来的冶铁产量持续走低,水师催要的炮管、边军急需的盔甲都断了供,他正愁着怎么跟朱元璋回话,门外突然传来侍卫的声音:“殿下,遵化急递,皇孙殿下与周显大人联名奏疏!”

“遵化的?”朱标眼前一亮,立刻起身:“快呈上来!”

拆开蜡封,展开奏疏,朱标只看了几行,眉头就渐渐舒展开来;看到“一炉炼铁万斤,耗时三时辰”时,他猛地攥紧了奏疏,呼吸都变得急促;等看到“炒出精钢,可铸兵器盔甲”时,他再也按捺不住,猛地一拍桌子,欣喜若狂地喊道:“好!炽儿真是好样的!真是给孤太大的惊喜了!”

一旁的内侍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殿下息怒。”

“不是怒,是喜!”朱标哈哈大笑,拿着奏疏就往外走,“快!孤要去御书房见父皇!”

此时的御书房里,朱元璋正看着天灾减产的消息,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听到朱标进来的声音,他头也没抬:“何事这么慌张?”

“父皇!您快看!”朱标快步走到案前,将奏疏递过去,“高炽在遵化铁厂搞成了!高炉炼铁,一炉出铁万斤,还炼出了精钢!”

朱元璋放下卷宗,接过奏疏,眼神从起初的平淡,渐渐变得锐利。

他逐字逐句地看,连图纸上的高炉尺寸、石墨模具的形状都仔细打量,手指在“万斤生铁”、“精钢可铸炮”等字眼上反复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