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华似乎怨念极深,所以继续滔滔不绝。
“更可气的是,他还严禁私盐流通,派家丁在各条要道巡查,抓到私盐贩子就往死里打,可他自己却暗地里把官盐当作私盐卖给外地盐商,从中再赚一笔。这一闹,不仅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的盐税也受了重创——去年芦台盐区的盐税,比前年直接少收了近三成,户部催缴时,他还反过来诬陷盐场管理不善,把责任推到我们这些官员身上。”
“臣得知此事后,收集了他垄断盐仓、抬高盐价、偷税漏税的证据,连夜写了奏折上奏,可奏折递上去后,就像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下文。后来才从户部的朋友那里得知,他兄长在皇上面前说了几句‘家务事’,这事就被压了下来。臣也想再上奏,可又怕得罪权贵,连累家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继续祸害盐区,心里真是又急又恨啊!”
巡盐御史王芳作为监察官员,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他脸色凝重地说:“太子殿下,臣去年巡查山东盐区时,曾乔装暗访半月有余,发现盐引被权贵侵占后,已衍生出一套成熟的‘转卖盐引’黑市,其乱象比直接垄断食盐更甚!”
“那些勋贵拿到盐引后,根本不打算自己取盐售卖——他们既嫌运盐、卖盐麻烦,又怕直接抛头露面招人非议,便专门找中间人搭桥,将盐引转手卖给普通商贾。按朝廷规定,一张能支取一百斤盐的盐引,官价对应的运粮成本不过五两银子,可到了黑市上,勋贵们开口就要十五两,甚至二十两,一转手就能赚两三倍的利润,比他们做任何生意都来得快、来得轻松。”
“这些普通商贾大多是小本经营,原本想靠‘纳粮开中’赚点辛苦钱,可如今正规渠道拿不到盐引,只能咬牙从黑市买高价盐引。可高价盐引的成本摆在那里,他们从盐场取盐后,为了回本,只能把盐价往高了抬——原本官价每斤盐十文钱,到了他们手里,至少要卖到二十五文,有的地方甚至卖到三十文。百姓们买不起这么贵的盐,要么只能少吃盐、吃淡食,要么就冒险买私盐,可私盐质量没保障,常有吃坏肚子的情况,去年山东青州就出了几十人吃私盐中毒的案子,闹得人心惶惶。”
“更严重的是,这‘转卖盐引’的黑市还在不断扩张,如今不仅勋贵参与,连一些地方官员、户部胥吏也跟着掺和——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提前截留盐引额度,再偷偷拿到黑市转卖,形成了‘权贵+官员+中间人’的利益链条。臣曾抓到一个黑市中间人,从他身上搜出的账本显示,去年山东盐区至少有五千引盐引流入黑市,涉及的勋贵、官员不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