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遵化铁厂!入目竟是触目惊心!(第1页)

周显的效率极高,不过三日,遵化铁厂与芦台盐场的底细便尽数呈在朱高炽与朱雄英面前。

账册上的“物料损耗”、“工匠缺额”背后,全是势力盘剥的痕迹;私铁流通的渠道,也精准指向铁厂内部的管事与京城的勋贵商号。

“遵化铁厂是关键。”朱高炽指着账册上的批注,“它是大明官营铁厂的根基,若这里的问题不解决,盐铁改制就是空谈。”

遵化铁冶是中国明代规模最大的官营冶铁场,始创于中唐时期,该厂隶属工部管理,炼铁炉达25座,铸造炉50余个,冶铁工人峰值达2560人,年产钢铁七十余万斤,产品主要用于兵器制造。

朱雄英点头:“明日便去遵化,带羽林卫去,看那些把持铁厂的人,还能不能稳坐钓鱼台。”

第二日清晨,朱高炽、朱雄英带着常茂、康铎与五千羽林卫,骑马直奔遵化。

一路往北,越靠近铁厂,空气中的煤烟味越重,到了铁厂外围,只见道路两旁散落着废弃的矿渣,偶尔能看到衣衫破烂的人扛着煤筐走过,身形佝偻得像风中的枯草。

“这就是遵化铁厂?”朱雄英勒住马,眉头紧锁——他早听说遵化铁厂是大明“铁脉”,却没想过外围竟是这般破败景象。

周显赶上来,语气沉重:“殿下有所不知,遵化铁厂始建于中唐,巅峰时年产铁近六十万斤,水师的火炮、边军的甲胄、民间的犁铧,十有三四都出自这里。可这几年,产量一年比一年低,去年竟不足五十万斤,还多是脆铁——都是被人把持着,只想着中饱私囊,哪管铁厂死活。”

“被哪些人把持?”朱高炽问道。

“主要是三股势力。”周显压低声音,“一是江夏侯的旁支,掌管铁厂的‘物料采买’,每年虚报几万斤铁矿的价钱,把官银揣进自己腰包;二是北平府丞的小舅子,管着‘工匠调度’,明着是派工匠炼铁,实则把精壮工匠调去给自己建私宅,只留老弱病残在厂里应付;三是本地的士绅商贾,他们跟铁厂管事勾结,把好铁偷偷铸造成盐锅、铁盆,再以‘私铁’的名义卖出去,一斤好铁能赚三倍的钱。”

“这三股势力拧成一股绳,连之前的铁厂提举都管不了,最后只能托病辞官。”

说话间,一行人已到铁厂正门。

只见两扇厚重的铁门紧闭,门旁站着几个穿着皂衣的护卫,腰间别着长刀,见朱高炽等人骑马过来,不仅不避让,反而上前呵斥:“哪来的乱兵?这是官营铁厂,闲杂人等不准靠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