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1页)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东部,有这样一片充满故事与活力的土地——铁锋区。它总面积742.7平方千米,地处齐齐哈尔市区东部,北邻建华区和富裕县,东濒乌裕尔河,南与昂昂溪区毗连,西靠龙沙区。这里居住着汉、满、蒙、回等21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与现代交织,工业与自然共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铁锋区。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铁锋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当时的区域辖八里岗子,即如今南浦路至二玻璃厂西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1933年铁道局在火车站西大兴土木,这里的占地面积随之扩大,住户也逐渐增多。到1938年,区域初具规模,西起龙华区界,东至火车站,与龙江县相接,北界东盛区,南临龙江县,被称为东区。

1945年齐齐哈尔解放,1946年东区与龙华区合并称四区。在1947 - 1948年,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跨入炮台屯、皖屯、四家子卢屯、樊屯、十五里屯。1951年,将所辖村屯归农村区,面积缩小,改称六区。1955年2月,第五区所辖的工人屯一带划归第六区,将第六区改称铁东区。1958年,为了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撤销了铁东区建制,并将所辖的区域划成铁锋、和平、火车头三个人民公社,并分别设立了公社委员会。1961年8月30日,将铁锋、火车头、和平3个公民公社合并组成一个铁锋人民公社。1980年5月31日正式命名为铁锋区,而后将边屯公社、扎龙渔场种畜场划入,形成如今的规模。

在这片土地上,也涌现出了许多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广为流传的传奇故事,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推动着铁锋区的发展。例如,那些参与铁路建设和维护的工人,他们为铁锋区成为铁路交通的重要节点贡献了力量,使得铁锋区因铁路而兴,铁路也成为铁锋区名字的由来和发展的重要脉络,寓意“铁路先锋区”。

二、乡镇简介

铁锋区下辖1个镇,即扎龙镇。扎龙镇地处铁锋区东部,东与富裕县繁荣乡接壤,南与昂昂溪区水师营满族镇相连,西与铁锋区种畜场相邻,北与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毗邻 。它的总面积达到35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1.2万人 。扎龙镇地形平坦开阔,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这里的经济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最大湿地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