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第1页)

龙沙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南部,区域总面积188平方千米 ,是齐齐哈尔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界龙南街、龙北街与铁锋区相接,南界铁路专用线与昂昂溪区为邻,西界嫩江二道江与梅里斯区相对,北界龙沙路、全福路、劳动路与建华区毗邻。区政府驻卜奎南大街432号,截至2022年,龙沙区人口总户数12.71万户,户籍总人口27.38万人,下辖7个街道、38个城市社区、7个行政村,并没有下辖乡镇。下面来深入了解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

一、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记忆

龙沙区历史源远流长,“龙沙”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后汉书·班超传》 “坦步葱雪,咫尺龙沙”,最初是指西北白龙堆沙漠,后泛用为塞外通称。清代初期,龙沙区由盛京内务府和宁古塔将军所辖。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起,改属黑龙江将军管辖。1691年(康熙三十年),清朝在齐齐哈尔城设齐齐哈尔城守尉,龙沙区境内归属其管辖。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齐齐哈尔城,龙沙区隶属齐齐哈尔管辖。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黑龙江将军将屯兵仓库之地,堆土为台,掘池其下,辟为公园,始称“仓西公园”,这便是如今龙沙公园的前身,1916年改称“龙沙公园”。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黑龙江省城巡警局成立,龙沙区境域隶属其管辖。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黑龙江省城巡警局划分省城警察辖区,南区、西区和当时开辟的商埠区均属今龙沙区境域,这是龙沙区建置之始。

民国时期,黑龙江省城管理机关名称多变,龙沙区境域也多次调整,先后隶属于黑龙江省会警察厅、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等。伪满时期,先后隶属于伪齐齐哈尔市政局、伪齐齐哈尔市公署。解放初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于1946年5月将全市原伪满时期的11个区划为6个区,今龙沙城区包括二区、三区和六区部分地方。1949年新中国成立,市人民政府重新划分行政区,当时的二区、三区和四区部分地方为今龙沙区辖境。1954年12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原四区、二区、三区和五区的部分区域设立永定区,即今龙沙区。1958年1月,撤销永定区,同年12月,全市实现“人民公社化”,龙沙、新华人民公社是今龙沙区的雏形。1961年8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龙沙、新华人民公社合并为龙沙区。文化大革命期间,龙沙区人民委员会改称革命委员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