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部,有一座别具韵味的县城——依兰县。它地处三江平原西部。全县总面积4615.72平方千米 ,地形呈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式半山区、半丘陵地貌,拥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独特地形特征。
依兰县下辖6个镇、3个乡 ,每一处乡镇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动人的历史故事,还有众多值得一游的景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依兰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那时依兰的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先秦开始,依兰始终处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族的中心区域,是各民族文化交融汇聚之地。
唐代,依兰设铁利府;辽时为生女真五国部越里吉国(五国头城);金代设置胡里改路;元代设胡里改、斡朵里万户府;明代设忽儿海(今依兰旧古城)、斡朵里、呕汗河等卫;清代设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范围北至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的广大区域,成为东北边陲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初设三姓城 。清末设东北路道后改称依兰道,管辖松花江下游十二县。1905年在三姓城设依兰府,1912年改为依兰县 。1945年抗战胜利后,依兰初辖于合江省,后隶属于松江省;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依兰县便隶属黑龙江省;1991年4月1日,正式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依兰县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满族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为满族的祖居地之一,清朝皇室的发祥地,这里留存着许多满族的传统习俗、建筑风格和语言文化。辽金时期,这里是女真族完颜部的核心区域,孕育出了独特的辽金文化,从出土的铜器、陶器、铜钱等文物中,能一窥当时的繁荣昌盛。同时,依兰县还是中原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节点,历史上的流人文化也为这里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众多文人墨客、官员被贬至此,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与当地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共同塑造了依兰独特的文化风貌。
二、下辖乡镇简介
- 依兰镇:作为依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依兰镇位于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的汇合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镇总面积186.45平方公里 ,东与宏克力镇交界,南与团山子乡接壤,西与达连河毗邻,北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